什么是白喉杆菌 白喉如何根治


什么是白喉杆菌 白喉如何根治

文章插图
一、了解什么是白喉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
菌体大小为(0.3~0.8μm)×(1~5μm),细长稍弯,粗细不一,菌体一端或两端排列呈棒状,排列不规则,常呈L、V、X、T等字形或排成栅栏状 。革兰氏染色阳性,无荚膜、鞭毛,不产生芽胞 。
用美兰液染色菌体着色不均匀,常呈着色深的颗粒;用奈瑟氏染色菌体染成黄褐色,一端或二端染成蓝色或深蓝色颗粒,称为异染颗粒(Metachromatic granules),其主要成分是磷酸盐和核糖核酸,是本菌形态特征之一 。
培养特性
白喉杆菌为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7.2~7.8,在含血液、血清或鸡蛋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
菌落呈灰白色、光滑、圆形凸起,在含有0.033%亚碲酸钾血清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能吸收碲盐,并还原为金属碲,使菌落呈黑色,为本属其他棒状杆菌共同特点 。
且亚碲酸钾能抑制标本中其他细菌的生长,故亚碲酸钾血琼脂平板可作为棒状选择培养基 。
根据在此培养基上白喉杆菌落的特点及生化反应,可将白喉杆菌区分为重型(Gravis)、中间型(Intermedus)和轻型(Mitis)三型,三型白喉杆菌的分布有所不同,常随地区和年份有别,有流行病学意义 。
生化反应
可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某些菌株可分解淀粉和糖原,但不产气 。
变异
白喉杆菌形态、菌落和毒力均可发生变异 。菌落可由S型变为R型 。无毒株被带毒素基因的β-棒状杆菌噬菌体所感染而成为溶原性细菌时,便可产生白喉毒素,并可随细胞分裂而遗传给子代细菌 。
抵抗力
对湿热的抵抗力不强,对一般消毒剂敏感 。60℃经10分钟或煮沸迅速被杀死,1%石炭酸中经1分钟死亡 。
但对干燥、寒冷和日光的抵抗力较其他无芽孢的细菌为强,在日常物品、食品及衣服上能生存多日,本菌对青霉素和常用抗生素比较敏感 。
二、致病和免疫
致病性
本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白喉毒素 。白喉毒素是含有两个二硫键的多肽链,分子量为62,000 。经蛋白酶水解后,可分为A和B两个片段,中间仍由二硫键联接 。
二、患有白喉的症状
1.咽白喉
最常见,占发病人数的80%左右,根据病变范围及症状轻重又可分为:
(1)无假膜的咽白喉
多见于白喉流行时,部分患者可仅有上呼吸道症状,如咽痛,全身中毒症状较轻,无发热或轻微发热,查咽部仅有轻度炎症,扁桃体可肿大,但无假膜形成,或仅有少量纤维蛋白性渗出物,细菌培养阳性,此类患者易被误诊和漏诊 。
(2)局限型咽白喉
①扁桃体白喉
假膜局限于一侧或双侧扁桃体 。
②咽白喉
假膜局限于腭弓,腭垂(悬雍垂)等处,多见于成年人及已有部分免疫力的年长儿童,起病缓,可有微热,或中等度发热,患者有全身不适,疲乏,食欲缺乏等全身症状 。
同时,咽痛,扁桃体充血,局部稍肿胀,假膜呈点状或小片状,1~2天内扩大融合成片,假膜呈灰白色,边界清楚,不易剥离,若强行剥离可使基底裸面出血,颌下淋巴结常可肿大,微痛,但其周围组织无水肿 。
2.喉白喉
喉白喉约见于20%的患者,其中1/4为原发性,患者咽部无病变,3/4为咽白喉向下蔓延而成,原发性咽白喉多见于1~3岁的幼儿 。
表现为“犬吠”咳嗽,声音嘶哑甚至失声,由于喉部,气管等处假膜的存在,造成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若假膜延及气管,支气管,则呼吸困难更为严重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