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自学景观设计需看什么书( 二 )


唐代张颜远在《历代名画记》里提到“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式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
1、笔法的原理
自古用笔讲“笔意”、“笔理”、“笔法”、“笔趣”,“意”即主观感情、认识,“理”即客观规律 , “意”与“理”结合即产生“法”和“趣”,“法”是主客观辩证统一的产物 。李苦禅说:“画至书为高度 , 书至画为极则 。”好的中国画,合起来看,笔笔都是形象 。折开来看笔笔都是书法 。这也就是“见笔而又无笔痕”的原理所在,实际上是用笔合于自然规律,使人看了之后 , 感受到的是形象而忘记了是用笔的笔痕 。
2、用笔的几点要求:平、留、圆、重、变
(1)平,如“锥划沙”(力量匀实,不结不滞)
(2)圆,如“折钗股”(丰腴、圆润、富有弹性)
(3)留,如“屋漏痕”(高度控制,积点成线)
(4)重,如“高山坠石”(力透纸背 , 入木三分)
(5)变,如“百川归海”(极尽变化,复归统一)
(二)、墨法
用笔和用墨是分不开的 , 所以称为“笔墨” 。明代莫是龙在《画说》中提出:“古人云: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晓,画岂无笔墨哉?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明晦即谓之无墨 。”
墨法很多,下面作重介绍“积墨”和“破墨”两种 。
1、积墨法:
简单说即是层层递加 。要点有三:
①第一遍干后再加第二遍
②第二遍是第一遍的补充、交错 , 不是第一遍的重复与描绘复线,加之结果是多种笔法的交汇统一 。
③每加一次都要保持极强的整体观念,当疏则疏,吾密则密 。
2、破墨法:是在前一笔不太干时 , 趋势再补充上去另一笔使其融和渗化,合二而一浑然一体 , 产生鲜活生动,和谐滋润的效果 。
只有积墨,易厚而不润活,只有破墨,易活而不厚实 。
(三)、色法:
①色墨重叠法
②色墨对比法
③色墨混合法
④用水、黄宾虹说“水是用的,不是洗的” 。水在作画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材料 。
四、山水画的学习步骤
(一)树法:
树在山水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古人云:“画树之功居诸事之半 。”由此可见树在山水画的地位 。
1、树的生长规律和表现方法:
(1)初春树法:枝干宜苍劲多枯少叶,墨气宜涧,山石宜用披麻,少苔点 。技有鹿角,鱼骨 , 雀瓜等 。
(2)仲春树法:画树干要遒劲并向上发柔嫩小枝,点以胭脂兼嫩黄绿叶着以深绿,山石宜用小披麻 , 点宜用小混点或胡椒点 。
(3)季春树法:基本与仲春同,只是小枝柔长而繁荣,点以嫩绿 , 山石宜长披麻 。苔以横点 。
(4)孟夏树法:树叶茂阴浓 , 设色清翠,忌点红叶,其间可掺杂一些枯树(死树),有枯有润 , 更有生气 。
(5)仲夏:万木阴森,降水较多,故树叶肥润,画山石宜云头皴或解索皴 。
(6)季夏:树叶宜苍劲而下垂 。
(7)孟秋:草木渐渐萧杀,树宜遒劲,小枝点要苍老 , 若点叶须笔笔有力,着色以青而黄绿,枯枝宜以青和墨或朱或黄点之 。
(8)仲秋:枝多叶少,枝鞘宜点朱黄,更有金秋之象,可加以果实 。
(9)暮秋:枝干宜瘦劲 , 色以青或朱 。
(10)孟冬:木叶脱?。鞫嗖坏阋叮τ敫捎帽室丝荻ⅲ?宜着淡赭,枝干内染淡墨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