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养殖中有哪些常见病 水霉净多少钱( 二 )


航尾吸虫病
病原:是一种鳗鲡航尾吸虫寄生在黄鳝的胃中所引起的 。航尾吸虫活体体表光滑,呈圆柱形淡红色,背腹部稍扁平 。病鳝消瘦,解剖检查,可见胃中有很多虫体,使胃充血发炎,生长缓慢 。
防治:用生石灰清塘,消灭病原 。
黑点病
病原:复口吸虫后囊蚴寄生在鱼体表皮下组织而引起 。黄鳝发病初期尾部出现浅黑色小圆点,手摸有异样感,随后小圆点颜色加深,变大并隆起,有的黑色小点突起进入皮下,并蔓延至体表多处,病鳝停止摄食,直到萎瘪消瘦而死 。
防治:用生石灰清塘,消灭病源 。用1毫克/升~1.5毫克/升“藻虫清”液全池泼洒,消灭中间宿主椎实螺 。用0.6毫克/升的“菌藻净”全池泼洒 。
隐鞭虫病
病原:隐鞭虫寄生在黄鳝血液中而引起 。其形态与其他鱼类寄生的隐鞭虫不同,它的后鞭毛贴在虫体表的一段,和虫体表面构成一条比较明显的狭长的波动膜 。活的虫体在血液中颤动,但很少迁移 。被感染的黄鳝呈贫血状 。全年都可感染,以夏、秋两季较为常见 。
防治:用20克~30克/升食盐水或用2毫克/升“百虫克”溶液浸浴病鳝5分钟~10分钟,此法可治疗也可预防 。
锥体虫病
病原:锥体虫在黄鳝血液中寄生生活而成 。黄鳝感染锥体虫后,大多数呈贫血状,鱼体消瘦,生长不良 。流行期在6月~8月份 。
防治:用生石灰清塘 , 清除锥体虫的中间宿主蚂蟥(水蛭) 。用20克~30克/升的食盐水或2毫克/升“百虫克”,浸浴病鳝10分钟左右,均有疗效 。
发热病
病原:此病主要发生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密度大,运输时间长 , 体表粘膜被水中微生物分解,大量耗氧放出热量,造成水温剧增(可高达50℃),使底层黄鳝缠绕成团而死,死亡率有时可达90% 。
防治:在运输前先蓄养,勤换水,使黄鳝体表泥沙及肠内脏物除净 。运输时 , 在气温23℃~30℃情况下,每隔6小时~8小时彻底换水1次,或每隔24小时,在水中施放一定量的青霉素,用量为每25升水放30万单位 , 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梅花斑状病
病原:此病病因不明 。在7月中旬在长江流域一带常发生 , 病状为黄鳝背部出现黄豆(4320,-13.00,-0.30%)大小的黄色圆斑 。
防治:在饲养池里放养几只蟾蜍 。已发病者,可用1只~2只蟾蜍(池面积大,可多用几只),将头皮剥开,用绳系好,在池内反复拖几次,1天~2天后即可痊愈 。
痉挛症
病原:该病是目前对黄鳝人工养殖威胁最大的病害 。主要表现为头部极度痉挛,身体成卷曲状,易受惊,且受惊后窜跳严重,常有不自觉的撕咬 。身体表面及内脏器官无炎症 。该病主要出现于鳝苗入箱一周后,常有批量发?。?10天~12天后开始死亡,直至发病鳝死尽为止,一个月后死亡结束 。此病在养殖过程中较常见 。
防治:该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办法,但如严格按照苗种采集技术采集、运输苗种,严格实施日常管理措施,可杜绝此病的发生 。
以上都是黄鳝养殖中经常会出现的疾?。?而造成这些疾病的原因很多 , 比如鳝池消毒不到位、有害物质过多等,所以在平时除了要学会如何治疗这些疾病之些,还要注意预防 , 才能使黄鳝养殖效益得到提升 。
花链鱼肚子有个洞是水质原因吗?大家好;我是三农领域创作者发小安安,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在回答“花鲢鱼肚子有个洞是水质的原因吗?”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花鲢这种淡水鱼的习性;
花鲢;又叫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也叫雄鱼 。是淡水鱼的一种 。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称 , 是中国四大家鱼之一 。生活于水中上层 , 主食浮游植物,也食少量浮游动物 。到夏花阶段以后,鳃耙基本长成,逐渐转为滤食浮游植物 , 通过池塘有效施肥,培植达标水质,可以使花鲢生长良好 , 而每个生长阶段都喜欢食用各类粉状加工精饲料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