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和甘油三酯高 血糖和甘油三酯高是什么


血糖和甘油三酯高 血糖和甘油三酯高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一、血糖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一、血糖的原理
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 , 氧化生成葡萄糖酸并释放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和色原性受体的存在下释放氧 , 使色素原氧化成红色醌类化合物 。在505nm处 , 醌的生成量与葡萄糖量成正比 。
正常人血糖的产生和利用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 , 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 这是由于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大致相同的结果 。血糖的来源包括:①食物消化、吸收;②肝内储存的糖原分解;③脂肪和蛋白质的转化 。血糖的去路包括:①氧化转变为能量;②转化为糖原储存于肝脏、肾脏和肌肉中;③转变为脂肪和蛋白质等其他营养成分加以储存 。胰岛是体内调节血糖的血糖浓度的主要器官 , 肝脏储存肝糖元 。此外 , 血糖浓度还受神经、内分泌激素的调节 。
二、临床意义
1.增高
(1)生理性增高:饭后1~2小时 , 注射葡萄糖后 , 情绪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 注射肾上腺素后 , 会使得血糖暂时性增高 。(2)病理性增高:各种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功能亢进、颅内出血等 。
2.降低
(1)生理性降低:常见于饥饿、剧烈运动、注射胰岛素后、妊娠、哺乳和服用降糖药后 。(2)病理性降低:常见于胰岛细胞瘤、糖代谢异常、严重肝病、垂体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长期营养不良、注射胰岛素过量等 。
二、甘油的性质与稳定性
甘油的性质与稳定性:
1.无色、透明、无臭、粘稠液体 , 味甜 , 具有吸湿性 。
与水和醇类、胺类、酚类以任何比例混溶 , 水溶液为中性 。溶于11倍的乙酸乙酯 , 约500倍的* 。不溶于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石油醚、油类、长链脂肪醇 。可燃 , 遇二氧化铬、氯酸钾等强氧化剂能引起燃烧和爆炸 。也是许多无机盐类和气体的良好溶剂 。对金属无腐蚀性 , 作溶剂使用时可被氧化成* 。
化学性质:与酸发生酯化反应 , 如与苯二甲酸酯化生成醇酸树脂 。与酯发生酯交换反应 。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代醇 。甘油脱水有两种方式:分子间脱水得到二甘油和聚甘油;分子内脱水得到* 。甘油与碱反应生成醇化物 。与醛、酮反应生成缩醛与缩酮 。用稀硝酸氧化生成甘油醛和二羟基*;用高碘酸氧化生成甲酸和甲醛 。与强氧化剂如铬酸酐、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接触 , 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甘油也能起*和乙酰化等作用 。
2.无毒 。
即使饮入总量达100g的稀溶液也无害 , 在机体内水解后氧化而成为营养源 。在动物实验中 , 如使之饮用极大量时 , 具有与醇相同的麻醉作用 。
3. 存在于烤烟烟叶、白肋烟烟叶、香料烟烟叶、烟气中 。
4. 天然存在于烟草、啤酒、葡萄酒、可可中 。
三、甘油三脂高的症状
如头晕可能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之一 , 胸闷则是心脏供血不足 , 全身小动脉硬化则可引发高血压 。这些甘油三酯高症状常和其他疾病症状相混淆 , 因此甘油三酯高不能通过症状来诊断 。
轻中度:作为高血脂的一种 , 甘油三酯高对人体的主要危害主要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堵塞和形成血栓;而动脉粥样硬化在发展时期人是没有明显感觉的 。但一旦动脉硬化发展到血管堵塞和形成血栓 , 对人则是致命的 。因此 , 在轻度和中度时期 , 甘油三酯高症状并不明显 , 可能患者丝毫没有感觉 , 查体时才意外发现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