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的大东北 俺们东北那旮旯


俺们的大东北 俺们东北那旮旯

文章插图
年度大剧《人世间》浩浩荡荡来袭,风卷无数人的共情、回忆、悲欢、眼泪而去 。感受更深的,是俺们的大东北 。
江辽省、吉春市,黑龙江的“江”、辽宁的“辽”、吉林的“吉”、长春的“春”,地名里便带着东北三省的痕迹 。
“你瞅啥?”“嘎哈去了?”,更是俺们大东北的“普通话” 。《人世间》如果是一部传记、是一段历史,记载的就是俺们大东北的悲欢与离合 。
奖状、背格、火炕,满满满满的回乙忆
上山下乡,周秉义、周蓉、周秉昆的经历,是我们父母那一辈永不褪色的记忆 。当年我妈下乡,没挺到回城,1969年嫁给农民身份的我父亲,成为“下乡”的遗珠,多年以后,国家落实回城政策,她喜迎户口“农转非”;也铸成了和我父亲相濡以沫的五十年金婚 。支援“三线建设”也是东北人响应国家号召的壮举,100万东北人义不容辞地“靠山进洞”,把青春、汗水、力气献给了“三线”,退休回家,头发白了 。
周楠、冯玥他们,不就是活脱脱的我们这些七零后?上高中、考大学、包分配,先考试后报考,高考没人陪,最向往的学校是北大和清华,东北的哈工大、大工、东工是我们的优先选择;没学过琴棋书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高三偷偷摸摸向同学表达爱情,羞羞答答不敢拉手 。如今,有才华有性情有追求的七零后们最大的已经年过半百,曾经是桃李芬芳,曾经是社会的栋梁 。
好看的我们,给你的信
国庆、赶超他们下岗,是我们东北人九十年代“阵痛”的写照 。昨天还骑着自行车呼呼啦啦上班,今天买断下岗 。东北作为新中国重工业基地,确实为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下岗工人在那一段日子里仿佛没了家、丢了魂、没了底气,蹲市场打零工,就连擦皮鞋的都是某大厂的八级技工,日子还得过下去 。好在,再难嚼嚼也咽了 。
光字片“群居”一样的生活,在东北曾经是一道风景一种文化,邻里和睦,夜不闭户,光屁股长大的发小就是在那样的环境里炼成的 。一家有事众人伸手,没有过不去的坎 。那时候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充实可靠有滋味 。盼过年,吃饺子 。
“你瞅啥?”这是最朴素的语言,一般的回答并不是“瞅你咋的?”一言不合,抡拳开干 。而是“瞅你呗 。就爱瞅你 。我是绿豆,对上眼了 。”温暖舒坦 。“嘎哈去了?”也不是必须让你坦白干啥去了,而是习惯性的问候,就像“吃没?”哪怕你刚从厕所里出来,也不妨这么问,理解成“你好”就成 。
《人世间》里好人多,比如周志刚一家都是热心肠的好人 。东北人里也是,好人多,乐于助人,没有几根花花肠子,来个客人把家里最好的菜端上桌大杯灌酒,所有的花言巧语只剩了那么一句:“啥也别说了,酒里见!”杯口向下,滴酒不剩,见到的是东北人的豪爽、硬朗、能动手就别吵吵的直性子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