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b超能确诊吗 包虫病的病理形态是什么


包虫病b超能确诊吗 包虫病的病理形态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一、包虫病b超能确诊吗
1、临床诊断在流行地区的居住史或旅行史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有时对诊断的确立起关键作用 。包虫病人早期可无任何症状 , 往往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 。肝囊型包虫病有肝区隐痛 , 上腹部饱胀感、消化不良、消瘦、贫血、肝大、上腹部包块等 。肺囊型包虫病有胸部隐痛、刺痛、胸闷、咳嗽、气短、咯血 , 有时随痰咳出粉皮样内囊碎片或子囊 , 或在痰液镜检时发现原头节的头钩 。其他脏器占位性疾病之特有症状 。在影像学技术不断提高、B超、X线检査仪器普及的条件下 , 影像学检查对包虫病的诊断起决定性作用 。
2、B超影像 B超影像对腹部包虫病的诊断有决定性作用 , 腹部脏器(肝、脾、肾、胰腺等)及腹腔、盆腔(包括女性生殖器官)的包虫病基本上可以根据 B超影像学的特征加以确诊 。单纯性肝包虫病显示为边界清楚的无回声液性暗区 , 后壁回声增强 。较大而完整的包囊可见双层壁 。成熟的包囊由于囊砂增多 , 显示囊内浮动光点和沉积于底部的光点 。内囊分离时呈典型的双层壁结构 , 有特异性诊断意义 。
3、影像学检查:CT影像肝囊型包虫病肝脏轮廓扩大 , 在肝实质内显示大小不等的类圆形占位阴影 。囊内充满液体呈水样密度 , 增强扫描时周围肝组织密度增加而包虫囊密度不增加 , 显示边界明显 , 可与血管瘤、肝癌鉴别 。
二、包虫病的病理形态是什么
在临床病理上可将包虫囊分为两种 , 即活动性囊与不活动(或低活动)性囊 。活动性囊生长迅速、免疫源性强 , 对相邻组织产生髙压力 , 可引起并发症;低活动性囊通常无症状 , 生长缓慢 , 自身变性或钙化 。机体对未破裂的活动性囊的炎性组织反应较缓和 , 只有少量单核细胞浸润 。变性或破裂的囊可引起多核白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参予的炎性反应并很快转化为有组织细胞、巨噬细胞和纤 维组织参予的肉芽肿反应 。
1.形态 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寄生在犬的小肠中 , 是带科绦虫中最小的一种 。虫体长度为2~11mm , 多数在5mm以下 。虫卵为圆形或椭圆形 , 直径约30~40um , 内为六钩蚴 , 对外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细粒棘球蚴囊或称包虫囊是寄生在中间宿主家畜和人体内的发育阶段 , 囊壁由两层构成 , 内层直接包裹着囊液 , 称为生发层 。生发层之外的角质层系由生发层分泌形成 , 为无细胞的较坚韧的板层状结构 。囊液透明 , 内有原头节 , 育囊和子囊 , 子囊壁的结构与母襄同 。
2. 生物学特征(1)发育与生活史:成虫寄生在终宿主——犬的小肠上段(空肠) , 借顶突钩和吸盘固定在肠粘膜上 , 不引起宿主症状 。从食入原头节到成虫发育成熟 所需时间6~9周 。孕节中的虫卵每7~14d成熟 , 每个孕节含有虫卵100~1500个 。孕节或虫卵随粪便排出 , 污染牧场、畜舍、皮毛、蔬菜、土壤、水源等 , 虫卵被牲畜(羊、牛)或人吞食后 , 卵内六钩蚴在十二指肠孵出 , 钻入肠壁 , 通过门静脉系统进人肝、肺等脏器 , 约经5个月发育成包虫(棘)球蚴 。人仅为中间宿主 。动物的包囊如被狗吞食 , 其头节在狗的小肠经3~10周长成成虫 。细粒棘球绦虫的终宿主与中间宿主范围很广 , 但主要在狗(终宿主)与羊(中间宿主)间循环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