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念珠菌感染表现是什么 诱发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病因


口腔念珠菌感染表现是什么 诱发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病因

文章插图
一、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四种表现
1.急性假膜型(雪口病)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但以新生婴儿最多见,发生率为4%,又称新生儿鹅口疮或雪口病 。病损可发生于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 。新生儿鹅口疮多在生后2~8日内发生,好发部位为颊、舌、软腭及唇 。损害区黏膜充血,有散在的色白如血的柔软小斑点,如帽针头大小,不久即相互融合为白色或蓝白色丝绒状斑片,并可继续扩大蔓延至扁桃体、咽部、牙龈 。早期黏膜充血较明显,故呈鲜红色与雪白的对比 。而陈旧的病损黏膜充血消退,白色斑片带淡黄色 。斑片附着十分紧密,稍用力可擦掉,暴露红的病损黏膜及轻度出血 。患儿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有时有轻度发热,全身反应一般较轻;但少数病例,可能蔓延到食管和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 。少数患者还可并发幼儿泛发性皮肤念珠菌病、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
2.急性红斑型
急性红斑型念珠菌性口炎多见于成年人,常由于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而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且大多数患者原有消耗性疾病,如白血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肿瘤化疗后等 。某些皮肤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天疱疮等,在大量应用青霉素、链霉素的过程中,也可发生念珠菌性口炎,因此,本型又被称为抗生素口炎 。应当注意的是,这种成人急性念珠菌性口炎以舌黏膜多见,两颊、上腭、口角、唇等部位亦可发生 。可有假膜,并伴有口角炎,但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糜烂及舌背乳头呈团块萎缩,周围舌苔增厚 。患者常首先有味觉异常或味觉丧失,口腔干燥,黏膜灼痛 。
3.慢性肥厚型(增殖型)
可见于颊黏膜、舌背及腭部 。由于菌丝深入到黏膜或皮肤的内部,引起角化不全、棘层肥厚、上皮增生、微脓肿形成以及固有层乳头的炎细胞浸润,而表层的假膜与上皮层附着紧密,不易剥脱 。组织学检查,可见到轻度到中度的上皮不典型增生,有人认为念珠菌白斑病有高于4%的恶变率,特别是高龄患者应提高警惕,争取早期活检,以明确诊断 。
本型的颊黏膜病损,常对称地位于口角内侧三角区,呈结节状或颗粒状增生,或为固着紧密的白色角化斑块,类似一般黏膜白斑 。腭部白色可由牙托性口炎发展而来,黏膜呈乳头状或结节状增生;舌背病损,可表现为丝状乳头增殖 。肥厚型念珠菌口炎,可作为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疾病症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见于免疫不全综合征和内分泌功能低下的患者 。
4.慢性红斑型
本型又称牙托性口炎,多发生于戴义齿的患者 。损害部位常在上颌义齿侧面接触之腭、龈黏膜,多见于女性 。临床表现为义齿承托区黏膜广泛发红,形成鲜红色弥散红斑 。在红斑表面可有颗粒增生 。舌背乳头可萎缩,舌质红 。
二、导致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原因
1.病原菌的毒性和类型:白色念珠菌为一卵圆形芽生酵母样菌在培养基组织中和分泌物中均能产生假菌丝本菌,为革兰氏阳性2~3m4~6m延长的芽生细胞,极似菌丝故名假菌丝 。假菌丝在结节处形成芽生孢子,有时在末端形成厚壁孢子酵母菌属均不形成真菌丝 。
念珠菌毒性的强弱取决于毒性物质的代谢产物在消化道或阴道内寄生的酵母型念珠菌,并无致病性,而当它发育为菌丝型时才有致病性 。白色念珠菌的毒素具有相当于病毒的磷脂酶-A型的活性以本菌的混悬液注入动物静脉中可致死,因此病原菌的毒性和类型与疾病力有密切关系在健康带菌者中唾液含菌量低于200/ml,因此一般镜检法不能直接查见涂片中的病原体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