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池里面的水气泡多怎么办 对虾黑腮怎么办

对虾黑腮怎么办,青虾塘里虾偷死什么原因?你好,我是骑蚂蚁赶路,很高兴来回答你的问题 。
对虾的"偷死病”是在对虾养殖周期内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 。顾名思义,通常表现为对虾毫无征兆地、少量地死亡,或是在池塘进出水口、下风口、排污口、料台上发现少量死亡个体 。且病症并不限于南美白对虾,其他品种的对虾也会出现这种现象 。偷死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由于一种或多种原因所导致的症状 。
所以我们要从治理养殖环境出发正确下药 。
第一:建议放苗后,逐渐用分解型底质改良剂改底,释放池底有机质,转化为有益营养肥育藻类,达到稳水效果 。中后期(30天开始)逐步用氧化型底质改良剂氧化池底,消除池底“氧债” , 减少池底臭味及有害物质产生,并坚持用乳酸菌解毒,推迟偷死发病时间 。
第二:如果已经发生偷死症,首先停料一至两天,减少氮源积累,然后按如下处理:
1、加大排污,排去底层水30-40公分,加入新水,减少部份有机质及老化藻类耗氧;
2、加强解毒增氧:有机酸类解毒剂连下三天 , 夜间下颗粒型增氧剂;
3、加强改底:氧化型与分解型底质改良剂交替改底,连下五天,以后每隔1-2天改底预防,坚持改底养成习惯;
4、如果虾惊跳 , 说明底层缺氧并伴有鳃病 , 呼吸困难,此时应配合治疗细菌性烂鳃(黄、黑鳃):
内服:“氟苯尼考粉+双黄连口服液+复合多维”连续3-4天;
外用:“氯制剂”或“碘制剂”按治疗用量连下两天,隔3-4天后补充天时好乳酸菌水剂喷洒 。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 。
虾池里面的水气泡多怎么办?虾池里面的水气泡多怎么办?
虾田(塘口)气泡多,是因为塘底有机质过剩 , 腐殖质过多引起的 。这些气泡主要组成部分是油脂以及各种生物腐烂分解之后形成的氨气和硫化氢以及二氧化碳等气体 。
所以 , 朋友们应该能够发现 , 解决这些气泡治本的方法是改底 , 转化分解这些过量的有机质 。
哪么究竟应该如何操作呢?1.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换水 , 换水可以稀释问题水质里的有害物质,气泡当然也能够适量清除 。但是这个不是治本的方法 。
2.尽量保证水藻丰富 , 水草茂盛,一方面它们可以生产足够的氧气,让塘口溶氧量充足,充足的氧气能够有效分解有机物,另一方面,适量的水藻和水草具有净化水质,吸收有害物质的能力,因此,一定要保证水藻和水草适量 。
3.利用生物菌的微生物循环来解决有机物过剩的难题,这个是治本的方法,利用光合菌来生产氧气,然后利用硝化菌以及em菌来将氨氮和亚硝酸盐生成无毒的分子铵以及硝酸和氨基酸,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氨氮超标和亚硝酸盐的生成,最终减少甚至消除各种气体的产生 。
总结:在养殖小龙虾的过程中,水面气泡多绝对不是好事,这是水质出现了问题,不过出现气泡表明水质恶化还不是很严重,改善水质还来的急 , 一般这个时候七月份,温度还比较高,而且水位比较低,这种情况水面下容易出现气泡现象,提前预防是最好的思路 。
养虾增氧粒能起到改底吗?可以 。
养虾先养水 , 养水必养底,好水要有好底,好底也需要好的水做通道 , 水不好底也难好,水与底相辅相成 。
大家都清楚改底养底和调水养水都是水产养殖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正因为如此,几乎每个厂家都针对不同的改底需要推出多个不同的底改产品 。然而产品多了,对一些养殖户来说也就感到有点不知所措,常有用户问到,有必要生产这么多个改底产品吗?它们有什么区别?针对这个问题,公司技术部朱工专门对公司底改产品的功能区别及不同底质情况的使用做了一下总结,希望用户能更有效地用好改底产品,更有效地做好改底养底 。
正常养殖水体有三层:水、水泥混合层(由水、残饵、残骸、粪便及泥土等组成的水与泥混合层,这就是所谓的底 。)及泥土(黑膜塘为膜) 。当饲养管理不善时会出现第四层“聚毒层”,即通俗所说的水分层 。有人要问黑膜怎么会有底呢?回答是有的,只不过是比较薄而已,因为绝大多数底都被转到中间当作污泥排掉 。
对虾生活在底之上,底是对虾的核心生活区 。底在好氧条件时可彻底分解(生物降解)为营养物质供藻类利用或附着在有机碎屑生成生物絮团(菌胶团)供鱼虾摄食 , 这就是养底 。
【虾池里面的水气泡多怎么办 对虾黑腮怎么办】有机物在溶解氧偏低时会发生厌氧生物降解,导致不完全分解,从而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毒害鱼虾,引发肿鳃、白浊偷死等常见病害,同时致使水环境恶化,不利于对虾生长;底严重恶化时还易滋生大量的致病菌引起对虾疾?。ㄈ绾谌⒒迫⒓卓抢Q窦霸缙谒劳鲎酆险鳎┑姆⑸?,甚至排塘 。这就要改底 。
养底的目的把底中的有机物变废为宝 。
养底有二个方向:生物降解和强氧分解,也因此产生相应的两大类养底产品 。一般土池养底要生物降解和强氧分解两者兼重 , 而高位池则侧重于强氧分解 。
生物降解就是使用颗粒微生物制剂夹在底之中缓慢释放微生物,通过氧化、还原、同化、异化等反应逐步把有机物降解转化,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硫酸盐等营养物质供藻类利用,达到净化水环境,同时发挥种群竞争优势抑制底之中的致病菌的生长繁殖,优化底的目的 。
而使用强氧化剂来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过程就是强氧分解,一般来说 , 强氧分解并不能将有机物彻底分解成无机物,而只能使有机物从一种状态氧化为另一种状态 , 同时降低有机物的分子量,目的是为了让有些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毒有害有机物(如氯仿、杀虫剂、除草剂、藻毒等)通过强氧化剂的氧化为易生物降解的物质 , 然后再通过后续的生物降解处理 。强氧分解还能提高底的氧化还原电位,从而提高有机物的降解速度,加速池塘的物质循环 。爽水灵除了强氧分解外,还具有清洁体表(去除褐斑、消除鳃?。┲πВ桓5匕渤饲垦醴纸馔饣咕哂薪舛荆畛确隆⒙纫宜岬热露疚铮┲π?。
随着养殖周期的延长,底部有机物积累会越来越多,生物降解消耗的氧气也越来越多,致使底中的氧气逐渐“断粮”,此时微生物的种类由好氧型逐变为厌氧型,而厌氧型微生物大多是致病菌,所以要灭菌 。由于降解过程也会由原来好氧生物降解逐渐转变为厌氧生物降解,并会产生甲烷、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毒害养殖生物 , 所以要立即设法阻断,同时也需要将已产生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能利用的营养物质(即解毒过程) , 这所有过程都称之为改底 。通俗说改底就是通过消除底中的有害因子并改善底的状态为养底作准备 。
极火虾死亡原因都有什么?极火虾死亡原因有: 丝状细菌病 病原菌为丝状细菌丝状细菌寄生于虾幼体和稚虾的体表,如幼体附肢的刚毛 ,  稚虾的肋部,鄂足等处 。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幼体 ,  稚虾的患病部位可发现这种细菌 。当虾体寄生大量丝状细菌时,就发生大量死亡 。黑斑病 本病由分解甲壳质和腐屑的细菌Benekea sp.所引起 。有时伴随有假单胞杆菌和极毛杆菌 。发病初期病灶处是较小的褐斑 , 以后病灶处逐渐溃烂,变为黑色 。细菌腐蚀被破坏了的甲壳下面的组织 , 最常被细菌感染的部位是鳃丝,腹部腹面的肌肉,尾节和步足 。黑斑病是一种最常见的疾病 。疾病发生的过程,首先是甲壳遭到破环,其次是分解甲壳和腐屑的细菌侵入,最后是一种致命的淡水藻状菌的侵入,蔓延和发作,引起虾死亡 。用呋喃西林可以治疗此病,但效果不稳定 。细菌坏死病 本病的病原没有确定 。可能是几个属的细菌 。此病主要发生于虾幼体,患病的虾的附肢,尤其是触角的腹肢发生坏死 。细菌首先集中侵袭1~2个附肢,然后很快使幼体发生死亡 。突然的温度变化和操作不慎均可降低幼体的抗病力 。幼体密度过大(100尾/L),投喂没消毒的饲料均可引起细菌坏死病的发生 。累枝虫病 病原体是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累枝虫 。病情严重的虾,在体表经常有绒毛状物 。在显微镜下可发现带柄的累枝虫 。沼虾幼体遭到累枝虫的侵袭,会严重妨碍其摄食 。硫胺奎宁和醋酸均可治疗此病,但以醋酸较为常用 。肌肉变白坏死病 此病是由于盐度过高 , 密度过大,温度过高,溶氧过低等不良的环境因子的刺激而引起 。温度突变是主要原因 , 温度过高或过低;弧菌感染或孢子虫寄生于肌肉 。症状:腹部最后一、二节的肌肉坏死,逐渐变为不透明的白色(乳白色),失去透明性,起初只是尾部肌肉变白,而后虾体前部的肌肉也变白 。个别病虾则全身变白,镜检变白处肌肉已坏死,肌纤维紊乱,横纹不清 。池塘水面很难见病虾,池底有死虾,桃拉症病毒病 对虾规格在6~9厘米;通常在气温剧变后1~2天,特别是水温升至28℃以后易发病;养殖时间在30~60天;发病虾池水色浓,透明度低,仅在20厘米以内,pH值高于9,氨氮含量则在0.5毫克/升以上 。桃拉症病毒主要是水平传播大部分虾池在进水换水后发现对虾染病 。部分虾池在积极消毒后转为慢性病 , 逐渐死亡,至养成收获时成活率—般不超过20% 。症状 :病虾有急性和慢性症状表现,急性:对虾机体非常虚弱,活力低下,甲壳变软,空胃、空肠,体表呈淡红色,尾扇、游泳足变红 , 对虾在蜕壳过程中大量死亡;慢性:急性发作后的幸存者,甲壳表面出现多重损坏性黑斑,能正常摄食 。白斑病 症状:病虾摄食量大减,甚至停食,行动迟钝,弹跳无力,浮游于水面或伏于池边水底不动,头胸甲及腹甲易剥开,病虾体色往往轻度变红或暗淡褪色,体表粘附污物,典型的病虾在甲壳内侧肉眼可见白斑 。红腿病 症状:病虾活动力减弱,在池边水面缓慢游动或沉底不动,有时作旋转游动或垂直游动,对外界的惊扰反应迟钝,食欲减退或停食,个体消瘦,最主要症状是附肢变红,游泳足最早变红,以后步足及尾肢也呈鲜红色,此病常呈急性型,死亡率高 。甲壳溃疡病 病原:1)弧菌、假单胞杆菌、气单胞菌和粘细菌等多种细菌,都有分解几丁质的能力,但人工感染都没有成功,这种病可能是由于对虾体表受机械损害后细菌入侵而引起的;2)维生素缺乏引起 症状:患甲壳溃疡病的虾行动缓慢呆滞,有时失去平衡,侧游,匍匐在池底,最后死亡 。将病虾离水 , 发现其头胸部侧面甲壳上第一、第二和第三腹节的背部和两侧甲壳以及尾节处均有不同程度的黑褐色或黑色的斑点状溃疡,斑点的中部凹下,色深,边缘色稍白 。黑鳃病 镰刀菌或由水质恶化、维生素缺乏引起,鳃病变而产生黑色素沉积,尤其鳃丝末端,点状或整个鳃呈黑色 , 如细菌侵袭引起,菌丝大量生长时会突破鳃膜长出鳃外,使鳃丝末端象“花”朵状,病虾反应迟钝 , 濒死的个体侧行于池底 。幼体真菌病 虾各期幼体大小皆比同期幼体小,无节幼体体长不大于0.5毫米 , 该期最易受真菌感染,其次是蚤状幼体 。该病原菌在体内繁殖迅速,从幼体活力减弱到幼体死亡一般只需8~10小时 。由链壶菌引起的,该病菌可营寄生生活,也可营腐生生活 。蜕壳综合征 死亡后壳软 , 体色变红,鳃丝发黄或发白,有的还伴有零星黑色斑点 。由于该临床症状在对虾蜕壳后所发生,故称为“蜕壳综合征” 。该病发病突然 , 流行范围广,死亡率高 。每年8~10月份,尤其是9月中旬以后 , 在冷空气侵袭、气温骤降的情况下容易暴发 。维生素C缺乏症 病因:饵料中长期缺乏维生素C而引起 。病虾体表的甲壳下层,发生片状的黑色斑点,但黑斑处的甲壳表面光滑,无损伤 。黑斑特别容易发生在关节处或关节附近 。黑斑也可发生在鳃、胃和后肠的壁上 。病虾厌食,腹部肌肉不透明,变黑处的组织附近有血细胞炎症 。仔虾和幼虾阶段易发生 。通常24~27小时死亡,每天死亡1~5% 。痉挛病 病因:温度、光度、压力、惊扰等刺激而引起 。病虾的腹部向腹面弯曲 , 僵硬,不能拉直,轻者仅腹部的中部弯曲,重者则将尾部弯到头胸部之下,最后死亡 。病虾腹部略呈白色,但不象肌肉坏死病那样不透明 。固着类纤毛虫病 病因:由纤毛纲的多种原生动物寄生在虾体内引起 。主要种类有钟形虫、聚缩虫、累枝虫等 。病症:病虾体表、鳃、附肢等表面附着有淡黄色棉絮状物 , 当虫体寄生在鳃部时,可使鳃变黑,鳃组织变性或坏死,引起细菌继发性感染 。体表感染严重时,阻碍青虾脱壳,引起死亡 。烂鳃病病因 该病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引起 。病症:青虾鳃部颜色先变成红色,再逐步生成黑色斑点,鳃丝残缺破损、溃疡 , 病虾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17红体病 由多种弧菌感染引起病症:本病以躯体和附肢变红为主要特点,有些青虾心区附近由透明青色变成了桔红色,俗称红头病.本病有暴发性特点,有些患病青虾尚未表现出红体特征,即伏于水草或池边死亡 。18软壳病 该病病因眼前尚不清楚,疑与种质退化、不良环境条件、营养缺乏有关 。
斑节虾养殖过程当中要注意哪些细节?一、放苗前准备工作
1、池塘清整
(1)放养虾的池塘,每造收完虾后 , 提前看半个月之内的天气预报,最好是晴天把塘水排干 , 让太阳晒至塘底龟裂,彻底清除池底淤泥和有机物、塘壁藤壶芦苇丛等 。
(2)放养前一个月,每亩用生石灰八九十千克左右,将其均匀分布于塘底,有淤泥的地方可多放一些,并用拖拉机进行翻耕 , 也可以用手扶拖拉机翻,然后暴晒 。
(3)进水至30厘米左右!一般不需要太深 。采用氯制剂进行池底消毒,有效氯浓度为30克/立方米,全池泼洒清塘药物杀灭鱼、虾、蟹卵、细菌、病毒等,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覆盖一层塑料布再暴晒 。
2、养殖用水准备
养殖用水均为沙滤井过滤海水,放苗前15天加水80~100厘米左右,接着用有效氯浓度为5~10克/立方米氯制剂对水体消毒 。2天后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施肥,培育基础饵料,肥水可以按每亩用肥水育藻剂一袋(400克)和白云石粉15千克 。以后每3~5天视池水水色和浮游生物量进行追肥,保证有丰富的基础饵料生物 。基础饵料生物培养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放养虾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虾池水色以黄绿色或浅褐色为最佳 。
二、虾苗放养
放养时间应视天气而定 , 闷热时及大雨后不宜放养,天晴日暖时,在上午8-10时或傍晚放苗较为适宜 。
1、放苗时水质要求
(1)水位100厘米左右,水色呈黄绿色或浅褐色,透明度30~40厘米,肥而嫩爽,池水中基础饵料生物较丰富 。
(2)水温:最适水温为25到32度之间 , 20度以下食量明显减少,低于15度开始有死亡的温度越低死亡率越高,一定要掌握好 。
(3)pH值:虾池pH值最适在8.0~8.6之间 , 不应低于7.6,与育苗池pH相差不超过0.5 。初次养殖一定要经常测水的PH值及时调节
(4)盐度:虾池盐度控制在25~35‰之间 , 不低于18‰,(又一说盐度15~25最佳)与育苗池盐度相差不超过5‰ 。
水质的好坏是养虾成败的关键,在养虾过程中应时刻注意水质的变化 。观测水质可以用透明度来做标准 。在幼虾阶段透明度应控制在25-35 厘米,幼虾以后应在35-45 厘米 , 若虾体达到8-10厘米时 , 透明度小于30厘米,一周内就有可能出现黑鳃病 。
改良水质有条件的养虾场还可以使用水质改良剂如过磷酸钙、微生物制剂、光合菌类等来改良水质,以吸附或分解池底的有机质 , 减少氨等有毒气体的危害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