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子的品种和换毛期是怎样的 如何养殖鸭鸡( 六 )


随着中国消费者对于鸡肉产品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 逐步摆脱“怪鸡”、“激素养鸡”的负面影响 , 中国鸡肉行业的发展将迎来另一个春天 。
养殖预防
预防肉种鸡转群碰伤方法
肉种鸡在育成结束后进行转群时,由于压伤、碰伤多,淘汰了不少种鸡 , 尤其是种公鸡(种公鸡的选择要求非常高,翅、腿有一点损伤就会被淘汰),给公司造成了极大损失,经过跟朋友们的讨论研究,针对转群技术要求方面,总结了以下几项防止碰伤的措施 , 朋友们不妨试试 。
①转群前5-6小时喂料 , 以免转群时鸡吃得过饱,造成更大应激 。可先将鸡舍内的食槽全部撤出鸡舍,继续供给饮水 , 于抓鸡前再把饮水器撤出鸡舍 。
②为减少鸡群骚动,最好在光线较暗的时间抓鸡装笼,抓鸡时,先将育雏育成舍的灯关掉60%(可使用红色或蓝色灯光,以降低鸡视觉的敏感性),使光强变暗,鸡群安静,容易抓住 。
③可使用抓鸡网,将部分鸡圈到鸡舍的一角,每次不宜圈得过多,然后用手抓握鸡的腿部,抓时要快、准、稳,不要强拉硬扯 , 不可抓鸡翅膀、头颈,以免鸡只受伤 。
④装鸡最好用塑料笼,每笼不要装得过于拥挤 。抓鸡、入笼、装车、卸车时动作要轻,不可粗暴丢掷,运输途中行车要平稳,防止鸡碰伤 。
肉鸡“过料症”须综合防治
近年来,在我国商品肉鸡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以腹泻,粪中含有未消化的饲料,采食量明显下降,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脱水以及突然猝死为特征的疾病———肉鸡肠毒综合症,又称肉鸡“过料症” 。该病是由多种病因共同作用导致的一种综合症,对肉鸡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威胁,须综合防治 。
发病特点与症状肉鸡“过料症”主要由鸡球虫、一些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而引起,以30—40日龄的商品肉鸡群发病为主 。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每年6—8月份多发 。无论是地面平养还是网上平养都易发生 。
发病初期,鸡群一般无明显症状,精神与食欲均正常 。但随着病情的发展 , 2—3天后大群开始腹泻,有的鸡水泻不成堆,粪便颜色浅黄,内有大量未消化的饲料颗粒 , 同时鸡群的采食量随之明显下降;此病中、后期患鸡会出现精神异常兴奋、头颈震颤、乱跑乱撞、尖叫等症状,往往兴奋不安后因瘫软衰竭而死亡,且黎明前猝死现象明显增多 。
发病原因多由鸡球虫、一些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引发 。由于球虫和有害菌的大量繁殖,导致肠道菌群发生改变 , 消化能力下降,肠粘膜脱落;严重时由于电解质的大量流失 , 出现生理生化障碍,特别是钾离子大量流失,导致心脏兴奋性过度增强,造成肉鸡突然猝死 。卫生条件差、密度大、湿度高、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多发,且症状严重 。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 , 保持鸡舍通风良好;坚持定期消毒 , 及时清除粪便;定期进行预防性驱虫 , 防止球虫感染;发病后对要及时诊断,对症用药 。
1.保持鸡舍通风良好,合理安排饲养密度 。尤其在温暖多雨的高湿季节,必须加强鸡舍通风换气,保持鸡舍清洁干燥,合理安排饲养密度,防止过度拥挤,受热受湿 。
2.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切断传播途径 。球虫在机体内外环境中能够多次完成生活史,在垫料和粪便中存在大量虫卵,导致球虫反复感染 。因此,必须定期用消毒剂对鸡舍、鸡笼等设备及地面进行彻底消毒,及时清除粪便及潮湿的垫料,并将其堆积在固定地点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饲料和饮水 , 切断传播途径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