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合理改造水田养殖泥鳅 泥鳅苗怎么培育( 二 )


四、收获上市
9月后,泥鳅规格便达到30克/尾以上 。此时可视市场情况和气温变化适时捕捞上市 。台湾泥鳅具有不钻泥的习性,可用地笼进行捕捞,剩余的将水放干后集中捕捞 。此次试验共捕获成品泥鳅9730千克 。
五、效益分析
1.投入成本
共改造稻田9亩 。投入包括稻田改造费用 65000 元,铺设防鸟网费用 9500 元,苗种费用43200元,饲料费用93400元 , 稻田租金6300元,水电、人员工资、病害防治等有关费用合计19700元 。试验总投入237100元,平均亩投入26344.4元 。
2.销售收入
共起捕成品鳅9730千克,平均亩产1081千克 。泥鳅按塘口销售平均价格26元/千克计算,销售收入252980元 , 平均亩销售收入28108.9元 。
3.经济收益
此次效益核算是把稻田改造工程、防鸟网铺设等固定设施投入计算在内,稻田改造一次投入可使用 6~10 年,防鸟网可使用3年 , 第二年养殖则可节约成本约每亩8278元 。
六、小结与讨论
1.泥鳅是一种大众化的小型经济鱼类,目前市场前景较好 。在铜仁地区,泥鳅价格与鲟鱼价格差不多 , 但养殖泥鳅投入要小得多,技术门槛更低,更能为普通农户所承受 。养殖泥鳅应选择台湾泥鳅 , 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苗种来源有保障 。
2.本文介绍的改造稻田养殖泥鳅模式是一种在铜仁山区更容易推广的模式 。山区百姓思想更为保守 , 流转土地时不允许破坏稻田边界、土质和面貌 。相较于直接挖田成塘 , 本文的模式改造成本略高,但当年即可回收成本实现盈利,往后盈利可达每亩万余元,经济效益可观 。
3.养殖成功的关键在于防漏、防害和养水,田埂改造时 , 务必做好防漏措施 。稻田的选择要远离大河大沟,防止洪灾损毁 。防害设施要配备完全,定期巡塘,定期清除敌害生物 。暴雨天气尤其小心 , 务必经常巡塘 。塘中可适当种植水葫芦、水白菜、水花生 , 为泥鳅生长营造良好的水体环境 。
4.苗种投入约占养殖成本的20% 。台湾泥鳅繁殖的技术门槛不高,建议大规模养殖时,苗种以自繁为主,降低养殖成本
白肚泥鳅养殖技术?泥鳅养殖经过多年的繁殖,养殖模式也是多种,有稻田养殖、网箱养殖以及常见的池塘养殖,下面主要讲解池塘养殖模式 。首先选择养殖的池塘要求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不一定要好,泥鳅对于水质的要求不高,但一定不要被农药和化学药剂的污染 。在养殖前首先要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措施,在适当的培养一些水生植物,一为泥鳅生长提供一个遮阴、安静的胡哪家,二是可以提供一些天然饵料 。
泥鳅的养殖技术
2、放苗
选择体表光滑、无病害、体表无损伤、活动力强的泥鳅苗,还有就是放养的苗种最好规格整齐,这样易于管理,投喂易于掌控 。发苗期前先对苗种进行消毒处理 , 可用2%的食盐溶液浸泡十分钟 , 可消灭体表的细菌微生物,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放苗时要注意养殖密度,养殖密度高,易引发病害,养殖密度低,浪费水资源和饲料,一般3cm左右的幼苗每平米可放养100尾,而5cm左右的幼苗每平米可放养60尾,养殖环境好可适当增加,反之减少 。
泥鳅的养殖技术
3、水质管理
泥鳅虽然对于水质要求不高,但水质的好坏关系到泥鳅的产量,此外做好水质管理可降低养殖成本,既可提高产量,又可降低成本 , 所以养殖泥鳅时抓好水质管理是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的关键 。水质要求肥、活、爽、嫩 , 在养殖时,可根据水质的情况适时的进行施肥,保证水质肥度 , 使其处于活、爽的状态,一般良好的水质色绿色,透明度高,水生植物生长良好,而若水质浑浊,透明度低,就要及时注水或换水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