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后事需要安排什么 人死后需要安排的事宜( 二 )


穿老衣(寿衣)
寿衣是指人死后换上的衣服,这种衣服是一直穿到最后人殓的,因此叫做寿衣 。人即将断气者或刚断气时死者的家属就给他换上干净的内衣,这叫做“小殓” 。然后在准备入棺时,还要再穿一次衣服次要换上的是干净整洁的外衣,就像要出门做客一样,穿上庄重的礼服,不过这一次是要到另世界做一次长久之客,所以他的亲人们对这最后一次衣服的选择就格外重视,而且传统上对这种行为也极为注重 。
噙囗钱
人刚咽气,要赶紧把预备好的“噙口钱”放入口中 。“噙口钱”也叫“口实”,是一枚铜钱或其他金属硬币,穿上红线,放进死者口内后,把红线另一端拴在寿衣布带上,防止滑入腹内,待装殓时揪掉红线 。关于往死者嘴中放“噙口钱”的事,民间有三种说法:一是把钱称为“宝”,把钱放进死者嘴里叫“口中含宝”,含吉祥之意 。二是说人辛苦一生,不管遗留多少,“噙口钱”是最后带走的“落头”;三是说人死了就变成了“鬼”,“鬼”还要投胎再托生,再变成人,有了“噙口钱”,来生不受穷 。
停床
当亲属为死者清洗完毕后,遗体通常要在家中停放一段时间如果是小孩,就要当天下葬,青壮年停尸一天到三天,老年人停尸的时间要久一些 。另外还有不同时期、不同人等、各个民族的差异 。人死后,要把他的身体放好,身下铺上谷草,谷草的根数跟死者的寿数相等,尸体仰面朝天躺着,用一张轻薄的黄表纸或白纸把脸盖住,俗称“苫脸纸” 。尸体入殓前,脚脖上套根绳圈,俗称“绊脚绳” 。传说,“停尸”期间,如果遇上打雷闪电或猫从身上跳过,死人会突然跳起来,碰上什么东西或人,就抓住死死不松手,叫做“死不丢手”,十分吓人 。因此,要用麻绳绊上,到盛殓盖棺时再解下 。
入殓
人殓的仪式有小殓和大殓之分 。小殓指给尸体裹上衣裳,地位越尊贵,所裹的衣裳越多;大殓则是指把裹上衣裳的尸体装进棺材 。小殓大殓统称为“人殓尸体入棺,要摆正尸位,下钿红褥子,上盖红被单,取后辈红红火火之意 。尸体与棺壁之间,紧插用纸包裹的松柏锯末、叶末或草木灰,作为固定物,防止摇动 。安排好了,方可盞棺,俗称“合龙口”,一旦合了就再不能开启 。俗语说:“宁隔千里远不隔一层板 。”“人殓”时,如果娘、舅家人未到,奔丧亲人未到,龙口”就不能合,柏盖留个空隙,等他们看了遗体之后,才能合龙口” 。从入殓后到出殡前灵堂要点长明灯,棺材头部还要点一盏油灯,俗称“点脑头火” 。
丧服
大凡办理丧事,死者的亲友都要另外穿上专门的服饰,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那就是丧服 。中国的丧服从很早的时候起,就打上了白色的印记,一直到今天,我们看到出殡时的服装大体上都以白色为主 。只有少数人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穿黑色的丧服还有少数不太注重礼仪的人们时也穿一些不是白色的衣服,但一般绝不穿戴鲜艳的或者花哨的衣服,而用暗淡的颜色代替 。
设灵堂
“灵堂”是停尸、放柩 , 供人们祭奠及孝子守丧的地方 。在灵 堂上要悬挂死者的遗像 , 过去是挂画像 , 现代就直接挂死者的照 片 。遗像的两旁也书写着挽联 。两侧的墙壁上挂的是亲友们送的 挽联、挽帐、衣料、被面等祭物 , 俗称“祭轴” 。富足的家庭 , 灵 堂上还要搭布帘 , 挂彩球点灯笼 。桌上摆放茶饭、点心、果品等 供品 , 桌前沿陈列香筒、香炉等祭器 , 同时点燃白烛 。桌子两侧 铺上谷草或麦草 , 供孝子守丧跪卧(男左女右) 。桌前至房门左右 摆列“纸活” 。这种“纸活”是由“纸活匠”用苇子、色纸扎糊 制成 , 丧主掏钱购买 。“纸活”的样式多种多样:灵庭、过亭、冥 儿、冥女、冥马、仙鹤、祥鹿、鲜花、瑞草等是一-般都有的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