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文章插图
今天是2月15日,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正月十五又称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 。
元宵节,原意是指道教的“上元节” 。在我国古代汉文帝时期,就已经将正月十五正式定名为元宵节,到了汉武帝时期,又将祭祀“太一神”的重大活动定在了正月十五 。
汉武帝元封七年,为了重整历纪,太史令司马迁奉了皇帝诏令,召集了全国的天文学家共同"议造汉历",最后采用了治历邓平的历法方案 。汉武帝为此,专门举行了盛大的颁历典礼,并改年号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又将这部新历定名为《太初历》 。司马迁就在《太初历》里,将元宵节确定为我国的重大节日 。
到了唐朝,原本自东汉时期才传到我国的佛教,开始与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融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到了魏晋南北朝,儒学开始衰落,佛教盛行其道,俨然成为了与道教、儒学相当的大教 。唐高宗和武则天在位期间,二人又对佛教进行了大力的推崇和弘扬,使得佛教更是力压道儒两派,成为了当时的“国教” 。
由于佛教的大兴,唐朝的仕官和百姓们都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开始遍布民间 。自此从唐代起,元宵节张灯即成为了法定之事 。
灯谜展
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 。谜语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古时叫做“廋辞”和“隐语”,主要是各国大臣用暗示和比喻的手法来映射事物,以达到劝谏君主、采纳主张的目的,到了汉朝开始逐渐流行开来;及至魏朝,则被正式命名,称为“谜语” 。隋唐时期,随着诗歌的兴盛,诗谜开始大量地涌现,并成为了当时的主流 。
到了南宋时期,根据《武林旧事·灯品》记载:有一年,在首都临安(现在的杭州),人们在庆祝元宵节时,就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了纸条上面,并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面供行人去猜 。原来的本意是指“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后来,很多制谜的人开始纷纷仿效,行人也纷纷驻足猜射 。很快,这项活动就流行开来,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欢迎 。
到了明代,文学家王鏊在《姑苏志》中记载:上元灯市,藏谜者曰‘弹壁灯’ 。弹壁灯,是指灯笼的一面靠壁,三面粘贴有谜条 。由于是在灯上粘谜,所以叫做“灯谜”,又因为是元宵佳节的点缀,所以也叫做春灯谜 。自此,灯谜得到了正式的命名 。
元宵(汤圆)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元宵属于节日食俗 。我国北方称为“滚”元宵,南方称为“包”汤圆,元宵古称“浮圆子”,据说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 。某年的正月十五,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一漂浮之物,外白内红,味道甜美,于是便向孔子请教 。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 。”楚昭王很是高兴,于是下令,让御厨仿照浮萍果的样子,做出了元宵,又因元宵在锅中一沉一浮,就叫浮圆子 。后来这个习俗传到了民间,代代相传了下来 。到了明朝,“浮圆子”才改名,称做元宵,取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之意 。
我国自古就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 。到了元宵节的晚上,大街小巷、家家户户纷纷张灯结彩,每个灯笼上面都贴有写着灯谜的红纸条;人们身着新衣,出门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赏圆月,已经成为了世代相沿的节日风俗 。
虽然现在的元宵节似乎早就已经没有了古时候的热闹和喜庆,但是能够吃上一碗热乎乎的汤圆,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