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和春季的区别( 二 )


(二)中国古籍记载的标准
中国有些古籍上用立春(2月4日前后)、立夏(5月6日前后)、立秋(8月8日前后)与立冬(11月8日前后)这“四立”作为四季的开始 。古代民间还习惯用农历月份来表示四季,以每年阴历的正月为春季开始,四五月以后为夏季(标志为五月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以后为秋季(标志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十月以后为冬季(十一月称为冬月) 。正月初一是全年的头一天,也就算作是春天的头一天,所以又叫春节 。这可能符合几千年前制订“夏历”时的中原气温比后来暖和的情况,但是早已不再符合两三千年以后温度降低的情况了 。例如,夏商周时代中原地区就有大象、犀牛,有“用大象耕田”、“用犀牛皮做盔甲”的历史记载,汉魏之间还有“曹冲秤象”的故事,但是到隋唐以后,大象、犀牛就都在中原绝迹了 。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夏商周三代长期进行天文、气象和物候观测的经验总结,是历法上一项重大成就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兼具天文和气象、物候的特点 。它的二分二至和四立(合称八节),表达的是天文数据;而雨水惊蛰清明谷雨小满芒种小暑大暑处暑白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等节气,则明显地表示气候和农事特点 。其中的大暑和大寒,分别表示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节气 。大暑是夏至后第二气,即夏至后一个月,大体与传统的“三伏”中的中伏相当;大寒是冬至后第二气,即冬至后一个月,同传统的“三九”相近 。故民谚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天文现象和气候,结合紧密,特征明显 。但是这样的四季划分,与近千年来我国实际的气候情况不符 。例如,立春和立秋,传统农历作为春秋二季的开始,而在气候上仍是隆冬和盛夏;夏至和冬至,传统作为夏季和冬季的中点,可是在气候上,它们并非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时候 。
根据气温和日照的变化,目前,一般流行用天文法的阳历来划分春夏秋冬四季,即:春分到夏至为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 。这样划分季节的标准能反映出近千年以来一般的气候概况,但也不是很确切 。
(三)中国气候学家提出的标准
把一年平均分为四等分来划分春夏秋冬,虽然简单易记,但各地农作物的生长和季节的来临早晚,显然不可能是那样整齐和同期出现 。况且我国的地表还不均匀地分布着海洋、陆地、山脉、沙漠等,用简单的均分法划分季节,肯定是不确切的 。
为此,我国气候学家提出用5天的平均温度(候温)为标准,并兼顾各地某些能反映季节来临的植物或动物的生长和活动规律来划分四季 。就是说:当候温(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达到10℃以上、低于22℃时为春季;候温大于22℃为夏季;候温在22℃到10℃之间为秋季;候温在10℃以下时,则为冬季 。
近年来气象学家又根据大范围天气形势的调整结合当地的具体天气、温度等的突然变化来划分四季,这叫“自然天气季节” 。这种划分四季的方法比单纯用“候温”为标准来划分四季又前进了一步,也更符合实际情况 。
(四)天主教和__的标准
我们知道,现在世界通行的“公元历法”是广义的__(包括罗马天主教和基督__定的 。西方国家约在公元1400年普遍使用公元纪年 。
天主教会和__圣公会规定的“四季节”( Ember Days and Ember Weeks )作为举行特别祈祷、禁食和受任神职的四个节期 。教徒们习惯以这四个星期天分别为四季的象征: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