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虾白便怎么治疗( 二 )


白对虾脱壳后虾壳浮于水面为什么?从现象上来说,一般脱壳后都是先浮在表面,经过一点时间后,虾壳就会沉入水底,浮在表面或沉在水底没什么特别意义 。
从现实角度来说,脱壳是一个信号 。当虾农在定期巡塘时,一旦发现池塘内虾体出现脱壳现象(一般在下风口有漂浮的虾壳) , 即可进行注换新水 , 过一晚后,大批虾会脱壳完毕 。刚脱完壳的虾,两天内甚至不用投饵 。
对虾黑腮病会怎么样?谢谢邀请
黑鳃?。?是对虾的一种常见病 , 甚至包括高价进口的亲虾都会发病 。鳃与水环境直接接触 , 所以当水质有问题时往往是鳃最先受到伤害 。
虾黑鳃是什么原因?
1.底质恶化后的细菌感染 。由于底部的排泄物过多,改底不及时,底质恶化,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引发对虾鳃部的细菌感染 。
2.对虾饵料中的营养物质不全面,特别是维生素C的缺乏 。
3.真菌-镰刀菌的寄生 。病虾体色较暗,游泳动作缓慢,摄食力弱,鳃部由土黄色逐渐变黑,卧于池底逐渐死亡 。镜检鳃部可见有些真菌菌丝和小分生孢子充满并穿出鳃组织,如开花状 。成熟的镰刀菌菌丝体为黄褐色,使得感染虾在发病初、中期鳃部为黄色 。以后随着大分生孢子的取代和黑色素的沉积,对虾死亡时,鳃部多数变为黑色,因此常被归入“黑鳃”病 。
4.养殖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超标 。如果池水重金属离子含量过高,则这些重金属离子就会经对虾体表或饲料进入体内 , 与体内主要酶类的氢硫基中的硫结合,成为难溶的硫醇盐类 , 从而抑制酶的活性 , 影响机体的代谢 。另外 , 鳃及体表的粘液会与重金属离子结合成蛋白质复合物,覆盖整个鳃和体表,以及充斥于鳃间隙中,影响鳃的呼吸机能,进而造成黑鳃和烂鳃 。
5.对虾鳃部纤毛虫的寄生,引发鳃部发黑 。养殖过程中,改底次数较少或者改底产品效果较差,致使池塘底部有机质较多,滋生大量纤毛虫,而纤毛虫寄生于白对虾的头部、鳃部,使得对虾体质下降 , 鳃部粘附大量有机碎屑或藻类 。
6.水质不良,养殖水体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超标 , 水体的pH值过高 , 使虾慢性中毒 。水体中的分子氨 , pH过高等对鳃的组织器官具有腐蚀作用,鳃组织受损而引起黑鳃病 。养殖中后期的池塘,水体pH持续3-5天≧9.2,对虾的鳃部会出现明显的水肿,对虾摄食减慢,同时大量倒藻类会粘附于对虾的鳃部,出现轻微的黄鳃症状,持续5-10天即出现明显的黑鳃症状 。
虾黑鳃怎么办?
一旦发生后,就应及早诊断和及时治疗,尽最大努力减少损失 。常见的处理方法是:
1、加大换水量 。在养殖中后期水中有机碎屑会大量存在,应通过加大换水量来净化水质 (每次换水10~20cm,每天2~3次,连续换3~4天),减少这些有害物质对对虾鳃部的刺激 。
2、使用水质净化剂与底质改良剂清洁水体 , 改善池塘底质 , 优化养殖环境 。
3、选用含碘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 , 以杀灭水中致病菌和部分有害藻类 , 提高治疗效果 。但消毒容易造成对虾缺氧浮头,故应注意增氧 。
4、及时施菌培水 。一般消毒2~3天后就应泼施有益微生物进行培水,以稳定水质 , 抑制致病菌及有害藻类的繁殖 。
5.结合内服药物杀菌 。
对虾黑鳃怎么治疗?黑鳃病,是对虾的一种常见?。?甚至包括高价进口的亲虾都会发病 。对于黑鳃病的病因 , 近些年只局限于细菌性病原的探索,比如弧菌引起的黑鳃 。其实黑鳃病的成因及其表现,早在1982年,学界前辈孟庆显、俞开康(这两位前辈应该是山东鱼病界的奠基人了吧)就有过详细的论述,记述了包括水质不良、煤渣等污物附着、弧菌感染、丝状菌感染、镰刀菌感染、聚缩虫寄生、瓶体虫寄生等引起的七种黑鳃病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