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什么时候下苗

泥鳅什么时候下苗,金泥鳅怎么养?1、选择池塘
黄金泥鳅对环境的适应性强,选择水源充足、向阳、排灌水方便且含有腐殖淤泥的长方形鱼塘,安装两个进出水口,四周围防护网,以免泥鳅逃出,也能阻止其它动物进入,养殖前需要清塘消毒并深耕淤泥,使用石灰水消毒暴晒后 , 灌入池水 。
2、选苗放养
【泥鳅什么时候下苗】挑选健康、有活力、规格相等的泥鳅苗,在盐水中浸泡消毒后放养,养殖密度过大会造成泥鳅拥挤、引发传染病,造成泥鳅苗死亡,3厘米左右的泥鳅苗,每平方米不超过0.2千克泥鳅 , 泥鳅长大后,需要根据合适密度分群养殖 。
3、饲喂方法
黄金泥鳅是杂食性鱼类,以小型甲壳动物、昆虫幼虫、水蚯蚓等动物性食物为主,搭配水藻等植物性食物,每天清晨和傍晚分别喂食1次,白天大部分时间在淤泥中休息 , 夜晚觅食较多 , 傍晚投喂的食量要是整天饵料的2/3 。
4、注意事项
黄金泥鳅养殖时,池塘的水温要控制在18-28度之间,温度过高不利于生长,温度过低会出现冻害,在繁殖季节需要及时取走鱼卵,泥鳅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尤其爱吃鱼卵,亲鳅产卵后如果没有及时取走鱼卵,会被泥鳅吃掉 。
泥鳅该怎么养殖?泥鳅该怎么养殖?喂什么料?怎么捕捞?
泥鳅也被人们称之为“水中人参”,因野生的越来越少近几年出现了很多养殖泥鳅的养殖户,那么对于泥鳅该如何来养殖,喂些什么、后期如何来捕捞呢?踏火几年前也养殖过泥鳅,来说下个人的操作方法:
如何养殖:泥鳅的养殖模式,目前用的比较多的还是池塘精养模式、另外不有稻田养殖、连云港的囤养模式,以池塘养殖为例,每个塘的面积以3到5 亩为好,这样好捕捞泥鳅 , 如果是养殖台湾泥鳅的话可大一些 , 水深至少要有1.2米以上,因为这关系到泥鳅的产量,如果是台湾泥鳅水位至少在1.5米以上,在放苗前做好池塘的消毒、清塘工作,这个可参考放鱼苗的用法,但要注意的是要做好泥鳅的防逃工作,特别是进水口、出水口处一定要用网片拦好,同时做好防敌害的工作,泥鳅的主要敌害有蛇、老鼠、水鸟等,如果是苗期的话还得注意下水蜈蚣、杂鱼之类的生物,(更加具体的养殖讲解 , 踏火之前的文章中有详细介绍,有需要的可去翻阅参考) 。
喂什么饲料:这个可根据当地资源和不同的生长期来灵活选择合适的饲料 , 通常苗期可饲喂一些高蛋白的粉料、鲜活的水蚤之类的浮游动物都可以,当长度达三公分后可开始喂颗粒料,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泥鳅专用料(一般的养殖户都是用的这种料),可就近选择合适的料 。另外泥鳅也吃一些动物的下角料、小杂鱼、和蚯蚓之类的,但喂之前一定要绞碎,并且不宜喂的过多 。怎么捕捞:这个很简单 , 对于本地泥鳅来说,大都数是用地笼来捕捉,这个不难,只要将水放浅一些,将笼放于塘中就可以,最好是将塘用地笼隔成几个小块,这样会捕的更快更干净;对于台湾泥鳅可用鱼网直接拉网捕捞(注意网孔不要过大),这种也能捕的很干净 。以上仅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希望对您有帮助,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泥鳅长多大就不长了?自然环境中,泥鳅生长较慢,刚孵岀的泥鳅苗,一般体长3?4毫米 , 1个月后能长到2?3厘米 , 6个月可长到7厘米左右 , 体重3克左右 。在生长10个月后,体长可达12厘米,体重10克左右 。此后,雌雄泥鳅生长便产生明显差异,雌鳅生长比雄鳅快 。到了第二年泥鳅的生长速度要比第一年慢得多 。据报道 , 雌鳅最大个体可达20厘米,重100克左右;雄鳅最大17厘米,重50克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