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是因纪念屈原而出现 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


粽子是因纪念屈原而出现 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

文章插图
如今,一到端午时节,大家都会想到吃粽子、赛龙舟 。很多传统仪式和传说都认为,这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而粽子是投进江里防止鱼虫吃掉屈原,龙舟,则有江中打捞屈原的味道 。
不过,我们追溯粽子的历史发现,粽子并非因为纪念屈原而产生,在屈原诞生之前,粽子已经存在 。
最早的粽子,叫“角黍”,从这个朴素的名字可以看出,角是形状,黍是原料,也就是说,角黍,是指把黍作成角的形状 。
黍是生长于北方的植物,因此人们推测,粽子的起源应该在北方的黄河流域 。如今端午节,中原一些地方还有用槲叶包黍米的习俗,这简直是角黍的活化石 。
角黍最早是用来干什么的呢?这与祭祀有关 。
上古时期,一年中的“二分二至”是重要节日 。据《礼记·月令》记载:“仲夏之月,农乃登黍 。是月也 。天子乃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 。”这就是说,在夏至时节,黍成熟,天子要专门尝黍并以此祭祀 。
在古代祭祀时,用的牲畜有所区别,牛、羊、豕齐备,叫太牢;只有羊和豕叫少牢,天子祭祀要用太牢 。
在农业社会,牛是最珍贵的生产力,每次祭祀以牛为牺牲,代价太大,只能以牛角来代替,但牛角也并不容易得到,因此人们只好以形似牛角的东西来代替“太牢”的祭品 。于是,用植物叶子包扎成牛角状的角黍就产生了 。
后来,角黍流传到南方,因为南方并不产黍,人们就地取材,以糯米代替黍,把角黍的原始意义传承下来,并且冠之以新的名字——粽 。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夏至节日食粽,周处谓为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粽” 。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代,人们已经在广泛食用粽子 。只是大家吃粽子的时节,在夏至 。由于端午和夏至时间上接近,随着夏至节日的衰微,一些夏至习俗,逐渐被转移到端午节 。
那么,粽子和屈原的传说到底是怎么回事?这要归功于一些神话故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南朝文学家吴均,他在《续齐谐记》中说:
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 。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汉建武中,长沙区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回曰:‘闻君常见祭,甚善 。但常年所遗并为蛟龙所窃 。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上,以五色丝转缚之,此物蛟龙所惮 。
吴均所说的建武,是东汉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的年号,即公元25年到公元56年 。此时已是屈原死后300年 。这是目前发现的史料中,最早将屈原和粽子联系在一起的资料,这样的说法,显然是文人编写的神话故事,但其影响非常深远 。
【粽子是因纪念屈原而出现 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自魏晋南北朝之后,夏至节逐渐衰微,端午节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祭屈原之说也越来越流行,因此,人们更愿意将粽子和这位伟大的浪漫诗人结合起来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