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白天睡觉晚上哭闹是什么原因 婴儿白天睡觉晚上哭闹如何应对


婴儿白天睡觉晚上哭闹是什么原因 婴儿白天睡觉晚上哭闹如何应对

文章插图
一、婴儿白天睡觉晚上哭闹有什么原因1、活动睡眠期长、睡眠周期短,宝宝并不是与生俱来就有着和大人一样的生活节奏,通常要到6个月大以后才能逐渐建立起规律的睡眠周期 。宝宝的睡眠周期也和大人不同,一般来说,睡眠周期可分为活动睡眠期(浅眠期)及安静睡眠期(熟睡期) 。成人的一个睡眠周期约90分钟,整个夜间睡眠包括3~6个周期,其中,活动睡眠期仅占20~25%,在这期间,人的身体活动度会松弛,但大脑会特别活跃,时常作梦;而安静睡眠期则占整个睡眠期的75~80%,属于深度睡眠,能够恢复体力 。然而,满月的宝宝活动睡眠期则占了总睡眠时间的一半以上,而且每次的睡眠周期比较短,仅约45分钟,因此,婴儿比较容易受到内在与外来刺激干扰而醒来,例如:胀气、肠子的蠕动或周围的声响等,有种说法认为,这样的睡眠模式是宝宝的自救机制,在6个月以前,大脑会经常保持活动,维持正常呼吸及醒觉状态,让自己免于忘记呼吸 。宝宝在浅眠期经常出现许多面部表情与动作,如:睁眼、微笑、皱眉、发出哼哼声,或伸展四肢、翻身等,但这些动作大多是无意义的正常现象,不知情的父母往往以为这是宝宝睡不安稳或身体不适的表现,而采取过份照顾的动作,例如:抱起来拍摇,反而打扰了宝宝的美梦,造成宝宝真的醒过来 。因此,若无其他生理因素,建议爸爸妈妈可以静静等待5分钟以上,看看宝宝是否会自己再度睡着,让宝宝学习如何自己在深、浅眠中转换,达到高品质的睡眠 。
2、子宫内的胎儿作息(日夜颠倒),人之所以会有昼夜节律,是因为眼睛的视网膜内有感光细胞联系着大脑,负责调控生理时钟,知道什么是白天(该清醒),什么是晚上(该睡觉) 。日夜颠倒的情形最常见于出生1个月内的新生儿,因为宝宝出生以前,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没有白天与夜晚的区别的,在子宫内,妈妈白天工作时,宝宝是睡着的,到了晚上,他则是醒着的,所以刚出生时,还搞不清楚状况的宝宝就会日夜颠倒,这种情形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约3~4个月之后就会慢慢改善,爸妈可藉由环境因素协助宝宝调整 。
3、睡前玩太疯,半夜睡不好,经过一整天的劳累后,大人和小孩会有截然不同的状况!大人白天过度劳动后,会显得动作疲惫、思绪迟缓、脑袋空空、猛打哈欠、昏昏欲睡,就像电池快没电一样 。相反地,宝宝过度疲劳后则会变得更活跃、兴奋,甚至烦躁、哭闹 。因此常建议睡前别让孩子玩得太疯就是这个道理;甚至爸爸妈妈可以发现,如果假日带宝宝出去玩得太尽兴,孩子在半夜醒过来的机率就特别高 。身体不适,如果宝宝平常都能一觉到天亮,突然半夜频繁地醒过来,当然也有可能是生病了或身体不舒服 。例如,约4、5个月大、开始长牙时,宝宝可能会经历长牙痛的过程,每次长牙,短时间3~7天内可能半夜会有哭闹的状况,需要爸爸妈妈的安抚,但时间一过又恢复原本的作息 。此外,常见宝宝1~3个月大时,通常在下午3~5点到晚上9~10点之间,会出现不明原因的高分贝哭声及握拳踢腿的肢体动作,很有可能是肠绞痛的表现,此时就需要爸爸妈妈比较费心地处理 。
4、受先天特质影响,正常来说,随着年龄增加,宝宝每天整体睡眠时间会渐渐缩短,睡眠周期逐渐增长,浅睡期相对减少,夜间睡眠时间拉长,昼夜节律也会慢慢形成 。不过,根据每个宝宝的特质不同,睡眠习惯与需求也会不一样,有些宝宝睡得多,有些睡得比较少、睡眠时间也比较零碎;有些宝宝只要关上灯就自然而然能够入睡,有的宝宝则需要人哄,才能安稳入眠 。过去常将容易醒来、需要安抚才能睡着的孩子视为难养型的孩子或磨娘精,但现在则改称他们为高需求型宝宝 。他们之所以会有这种表现,是由于他们对于外界环境的刺激比起一般宝宝更能灵敏地接收(如光线的强弱、各种气味、不同人讲话的声音等),与外界互动的动机也较强、对于刺激的需求较高(喜欢与照顾者亲近),因此,他们的脑细胞发育和神经连结速度往往也较快 。随着年龄成长,爸爸妈妈说不定可以惊讶地发现,这群宝宝比起别的宝宝更怕无聊,学习的意愿与能力也更强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