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对虾黄腮怎么办( 四 )


主要危害草鱼、鲢鱼、鳙鱼、青鱼等养殖鱼类 。有实验表明,25~30℃时,可引起发病草鱼的大量死亡,随着温度的升高,草鱼由发病到死亡的时间变短 。
2、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
特点:产气单胞菌属,发酵型产酸 。革兰氏阴性菌,兼性厌氧 。极端单鞭毛,无芽孢 。
生存环境:常出现在淡水,海水、污水、土壤之中,而在食物里面也可以找到 , 是一常见的腐物寄生菌 。最大生长温度为38~41℃ 。
引发病症:条件致病,具传染性,主要引起尾柄病 。
被感染的鱼皮肤和鳍上会出现针状小点的出血,腹部肿胀,凸眼 。在鱼体内则会腹部积水,如肺水肿、脾水肿、肠的肿胀 , 腹部充满液体 。
鱼尾部损伤后,细菌感染繁殖 , 并不断向水体排放病菌,通过水体和鱼体进行传播 。开始病菌在侵入部位引起发炎,进而引起正常组织细胞变性、坏死 。局部循环发生障碍 , 白细胞等聚集 , 细菌侵入组织间隙 , 引起肌肉腐烂 。病鱼失去平衡,头部向上于水面升起 , 有的在尾部继发水霉 。
3、嗜水气单胞菌(pathogenicaeromonas hydrophila)
特点:产气单胞菌属,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极端单鞭毛,没有芽胞和荚膜 。
生存环境:嗜水气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各种水体,是多种水生动物的原发性致病菌,为条件致病菌,是典型的人-兽-鱼共患病病原菌 。
在水温14~40℃范围内都可繁殖 , 以28~30℃为最适温度;pH值在6~11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pH值为7.2;可在含盐量0‰-4‰的水生存 , 最适盐度为0.5‰ 。
引发病症:条件致病,具传染性 , 可以产生毒性很强的外毒素 。引发白鲢暴发性出血病、甲鱼败血病、黄鳝出血病、鳗鲡红鳍病等 。也可引起竖鳞病 。
嗜水气单胞菌侵入鱼体后,先在肠道内增殖,再经门动脉循环进入肝脏、肾脏及其它组织 , 引起肝脏、肾脏等器官以及血液病变,继而出现全身症状 。
当环境骤变,水质恶化时 , 常会与其它菌(如温和产气单胞菌、弧菌等)混合感染使病情加重 。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疾病一般病势较猛,多为恶性传染?。劳雎屎芨?。
4、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特点:假单胞菌属,革兰氏阴性 , 有数根极生鞭毛,运动,不产芽孢 。
生存环境:是一种环境污染菌 。适宜温度25~30℃,40℃尚能生长 。广泛分布于水体、水下污泥中 。需氧 , 进行严格的呼吸型代谢,或以硝酸盐为替代的电子受体进行厌氧呼吸 。化能营养异养,不需要有机生长因子 。
引发病症:条件致?。匀芎蟛舅兀?主要引起赤皮病 。
当鱼体受伤时,体表失去了屏障作用,病菌侵入皮肤损伤处,在该处生长繁殖 , 而后进入鱼体内,产生败血症 。
主要危害草、青、鲤鱼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流行发病温度是25~30℃ 。
5、白皮假单胞菌(Pseudomonasdermoalba)
特点:假单胞菌属,革兰氏阴性,极生鞭毛 。
生存环境:是一种常见的病菌 , 它喜好生存在潮溼环境中,通常分布于泥土、水、空气以及植物上,经由伤口传染 。
引发病症:从背鳍后部至尾柄鳍基部的皮肤发白 , 呈白雾状,手摸鳞片粗糙、无黏液,将死的病鱼,往往头部朝下、尾鳍向上呈倒立状 。
主要危害鲢、鳙鱼种,草鱼、青鱼也会感染 。此病主要发生在鳜鱼夏花鱼种至大规格鱼种阶段 。病程短 , 发病时来势凶猛,流行地区广,从发病到死亡仅2~3天,死亡率高,鱼种死亡率可达50%以上 。每年5~8月为流行期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