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对虾为什么爬边( 三 )


小麻虾的习性?小麻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各种水体都能生存,无论是湖泊、河流、池塘、河沟、水田均能生存 。小龙虾为穴居性动物 , 喜栖息于水草、树枝、石隙等隐蔽物中 。该虾昼伏夜出,不喜强光 。在正常条件下,白天多隐藏在水中较深处或隐蔽物中,很少活动,傍晚太阳下山后开始活动,多聚集在浅水边爬行觅食或寻偶 。若受惊吓,迅速逃回深水中 。该虾多喜爬行,不喜游泳 , 觅食和活动时向前爬行,受惊或遇敌时迅速向后,弹跳躲避 。该虾栖息的地点常有季节性移动现象 , 春天水温上升,小龙虾多在浅水处活动盛夏水温较高就向深水处移动:冬季在洞穴中越冬 。
1.趋水性小龙虾有很强的趋水流性,喜新水活水,逆水上溯 , 且喜集群生活 。在养殖池中常成群聚集在进水口周围 。大雨天 , 小龙虾可逆水流上岸边作短暂停留或逃逸,水中环境不适时也会爬_上岸边栖息,因此养殖场地,要有防逃的围栏设施 。
2.掘洞性小龙虾喜欢掘洞,并且善于掘洞 。小龙虾掘洞时间多在夜间,可持续掘洞6~8小时,成虾一夜挖掘深度可达40厘米,幼虾可达25厘米 。小龙虾一-般在水边的近岸掘洞,成虾大多数洞穴深度在50~ 80厘米,部分洞穴的深度超过1米 。通常横向平面走向的龙虾洞穴才有超过1米以上深度的可能,而垂直纵深向下的洞穴- ~般都比较浅 。幼虾洞穴的深度在10~ 25厘米,体长1.2厘米的稚虾已经具备掘洞的能力 , 洞穴深度在10~20厘米 。小龙虾成虾的掘洞速度很快,尤其在放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中尤为明显 。10月初,我们将小龙虾放入试验池中,经一夜后观察,在沙质土壤条件下,大部分小龙虾所掘的新洞深度超过30厘米 。小龙虾在繁殖季节掘洞强度增大,在寒冷的冬季及初春,掘洞强度减弱 。
在繁殖期间7月、8月、9月、10月,小龙虾的掘洞数量不断增加,显示了小龙虾繁小龙虾掘洞的洞口位置通常选择在水平面处,但这种选择常因水位的变化而使洞口高出或低于水平面,故而一般在水面 上下20厘米处,小龙虾洞口最多,较集中于水草茂盛处 。小龙虾在挖好洞穴后,多数都要加以覆盖,用泥土等物堵住入口 。养殖池的土质条件对小龙虾掘洞的影响较为明显 , 在有机质缺乏的砂质土中,小龙虾打洞现象较多,而硬质土打洞较少 。在水质较肥、底层淤泥较多、有机质丰富的条件下,小龙虾洞穴明显减少 。但是,无论在何种生存环境中,在繁殖季节小龙虾打洞的数量都明显增多 。
3.争斗性小龙虾的攻击性很强,在争夺领地、抢占食物、竞争配偶时表现尤其突出 。小龙虾在严重饥饿时,会以强凌弱,相互格斗,弱肉强食 。有试验表明,在缺少食物时大虾一天可以吃掉20多只幼虾 。但在食物充足或比较充足时,又和睦相处 。小龙虾的游泳本领不高,在水体中只能作挣扎性或逃遁性的短时间、短距离的游泳 。一旦受惊或遭遇敌害,便快速倒退性逃遁或不逃遁摆开格斗架式,用其一双大螯与敌害决斗 。若某物被其大螯夹住 , 它绝不会轻易放开,只有骚动其腹部或将其放置水中方可解围 。
4.出水性小龙虾是介于水栖动物和两栖动物之间的一种动物 。它对自然水域或人工养殖水域的大小、深浅和肥瘦要求不高 。它利用空气中的氧气的本领很高,离开水体之后,只要保持湿润,可以安然存活2~3天 。
5.适应性小龙虾同其他淡水鱼一样,属变温动物,它喜温暖、怕炎热、畏寒冷 。适宜水温在18~26°C之间 。成虾耐高温和低温的能力比较强 , 能适应40°C以上的高温和-15°C的低温 。当水体温度上升到30°C以上时,小龙虾处于半摄食的越夏状态:当水温下降到15C以下,小龙虾进入不摄食或半摄食的打洞状态:当水温下降到10°C以下时 , 小龙虾进入越冬状态 。小龙虾喜清新的水质,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越高,小龙虾的摄食就越旺、生长就越快、病害就越少 。水体中的溶解氧低于2.5毫克/升时,小龙虾的摄食量减少,水质的pH值在5.8~9范围内,溶解氧低于1.5毫克/升时仍能正常生存 。溶解氧在1毫克/升时 , 小龙虾就会停食或将身体露出水面觅食 。小龙虾喜欢中性和偏碱性的水体 , pH值在7~9时最适合其生长和繁殖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