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私人书信集出版,半数书信内容首度与大陆读者见面


三毛私人书信集出版,半数书信内容首度与大陆读者见面

文章插图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罗昕
今年是作家三毛离世30周年 。三毛(1943-1991)祖籍浙江定海,生于重庆,长于台北 。1967年赴马德里大学求学,1974年结婚,与丈夫荷西先后定居于撒哈拉沙漠、加那利群岛 。1976年出版《撒哈拉的故事》,自此作品风靡华文世界 。近日,收录三毛写给亲友的83封书信的《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由新经典推出简体中文版,书中过半数书信内容系首度与大陆读者见面,另收有三毛的23张珍贵照片与手迹 。
三毛 全文图片由出版社提供
与此前曾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很受欢迎的《亲爱的三毛》不同,《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是三毛生前的私人信件合集,通信对象都是与她关系亲密的亲人或朋友,包括三毛的家人即父母、姐姐、甥女外甥,她的好友薛幼春、张南施、丁松青、陈宪仁,她的小书迷郭星宏,将她作品译介到日本的译者妹尾加代以及她的文友倪竹青、贾平凹 。
【三毛私人书信集出版,半数书信内容首度与大陆读者见面】近日,收录三毛写给亲友的83封书信的《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由新经典推出简体中文版 。
真实还原了三毛大半生的心路历程
在这些书信里,我们会看到:
当欧洲水质不好,留学中的三毛会跟姐姐“哭诉”自己的脱发遭遇,说“如果落成秃头我会发疯”“谢谢你寄生发油给我,我头发真的只有一点点了”;
因为沙漠资源稀缺,她会找姐姐当“代购”,连假睫毛选哪种品牌、要哪种型号、去哪家买都说得头头是道;
在西属撒哈拉局势动荡时期,她告诉家人“这儿每天都有定时炸弹,今天下午又放一个”,“昨天一个炸弹炸在我们停车附近(在镇上),我被吓得眼睛都黑了,后来我们又跑去看热闹”;
面对《撒哈拉的故事》等作品日文版的译者妹尾加代,三毛提到荷西逝世以后的这十年半,她经历了太多的变化,说《撒哈拉的故事》是自己不再敢去看的书,有一次翻了几页,快要发狂了,一直呆呆的;
在三毛离世前3天,也就是1991年1月1日,她还给她敬仰的作家贾平凹写信:“在当代中国作家中,与您的文笔有感应,看到后来,看成了某种孤寂……今生阅读三个人的作品,在二十次以上的,一位曹霑,一位张爱玲,一位是您,深深感谢 。”
三毛、荷西的亲笔信照片,是两人在撒哈拉生活时期,写给三毛的甥女、外甥的 。两人在信中的笔调相当幽默,充满童真 。
三毛与好友丁松青 。
“这些书信的时间线从1968年起,至1991年止,跨越了23年光阴,覆盖了三毛的欧洲留学时期(1967-1973)、在撒哈拉生活时期(1974-1976)、撒哈拉局势动荡后赴加纳利群岛生活时期(1976-1979)、荷西离世后三毛回乡生活时期(1980-1986)、赴美进修时期(1986)、回乡定居时期(1986-1990)以及她离世前的生命最后时刻(1991) 。”《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编辑陈梓莹告诉澎湃新闻采访人员,这本书信集是目前大陆读者可见的时间跨度最大、涵盖通信对象最丰富的、内容最完备的三毛书信集,它还原了三毛大半生的心路历程,记录了她的成长、绽放、伤痛、蜕变与重生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信件写就的时间,也与三毛的名作《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梦里花落知多少》等写作的时间有所重合,若将散文集与书信对照而读,别有一番风味 。
三毛与荷西抓回来的大虾 。
那些照片和手迹背后的故事
此次《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还特别收录了三毛的23张珍贵照片与手迹,每一张背后都有一个特别的故事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