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清代湖南首屈一指的大诗人 清代湖南名人


成为清代湖南首屈一指的大诗人 清代湖南名人

文章插图
张九钺(1721—1803) , 字度西 , 号紫岘、陶园 , 别号罗浮花农、梅花梦叟、拾翠阁主人 , 今湘潭市鹤岭镇响塘易家村人 , 世称陶园诗老 。与新化人欧阳辂并称 , 为湘潭诗文世家张氏中最有文才、影响最大之人 。
康熙六十年(1721) , 张九钺出生于湖广省湘潭县上五都龙安山之南塘 , 其父为张垣 。张九钺7岁能诗;9岁通十三经;12岁补博士弟子员 , 与父张垣同获秀才功名;13岁登采石矶太白楼赋诗 , 时人称之为“太白后身” 。乾隆七年(1742) , 张九钺以一等第一名拔贡 , 充任正红旗官学教习 。
张九钺少有才名 , 但科举与仕途却并不顺利 。乾隆二十七年(1762);42岁的张九钺高中顺天府乡试第四名 。次年 , 张九钺应会试 , 中最后一科明通榜第三名进士 , 是冬分发江西 , 署南丰县事 。在南丰期间 , 张九钺选拔人才 , 所选之人 , 大多登高科 。时值南丰歉收 , 张九钺开仓平粜 , 救活饥民万余 。
乾隆三十年(1765) , 张九钺调任峡江知县 , 南丰绅耆颂其德政 , 制“乐不可支”额悬之大堂 。在峡江任上 , 张九钺修《峡江县志》 , 县志未成 , 张九钺即调任南昌知县 。张九钺带领南昌合邑百姓修贡院、筑长堤、浚旧沟 , 百姓念其贡献 , 立专祠祭祀 。乾隆三十三年(1768)张九钺升吉安府莲花厅直隶同知 , 未赴任 , 因母丧回湘守制 。
乾隆三十七年(1772) , 张九钺赴广东任职 , 历始兴、保昌、海阳知县等职 , 在粤数年中 , 勇于干事 , 颇有政声 。但四年后 , 张九钺遭受官场排挤 , 以捕盗不力被免职 。年过半百的张九钺自此之后绝意官场 , 开始周游天下 , 寄情吟咏 , 诗风更见雄奇 , 诗名大振 。
乾隆五十六年(1791) , 张九钺南下返乡时路过武昌 , 湖广总督阮元集名流于苏轼生日修祀赋诗 。张九钺诗作一出 , 达官贵人公认为压卷之作 , 一时之间鄂城纸贵 。
年逾古稀的张九钺归湘后 , 主澧阳书院讲席 。乾隆五十九年(1794) , 湘潭县令李华黼聘张九钺主昭潭书院讲席 , 历时十年 , 门人从游者甚众 。嘉庆八年(1803) , 耄耋之年的张九钺因病 , 卒于“陶园”(位于今湘潭市雨湖区熙春路城正街 , 为张九钺在湘潭的宅院) 。
张九钺一生锐意进取 , 始终怀抱传世济民的理想 , 于多县有大贡献 , 但其仕途坎坷 , 官位不隆 。张九钺未因政治上的不得志而哀叹 , 转而寄情于诗歌 , 以此表达对利民苍生的关心 。嘉庆年间 , 著名诗人王豫评价张九钺“真诗坛飞将也”;王闿运称张九钺“以诗名天下 , 推湖湘第一人”
陶园诗集
张九钺一生诗作甚丰 , 有《陶园诗集》28卷 , 邓显鹤《沅湘耆旧集》收录其古体诗97首 , 近体诗146首;还著有《历代诗话》4卷 , 为乾隆朝一大宗 。张九钺亦工词曲 , 乃乾隆朝时湖南词作较多者 , 且佳作甚多 , 留下《秋篷词》2卷 , 也名《紫岘山人诗馀》 , 《陶园诗馀》 。此外 , 张九钺还著有《晋南随笔》《陶园文集》等 。后人将其作品辑录为《紫岘山人文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