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与养生 日常常见疾病食疗法


中医食疗与养生 日常常见疾病食疗法

文章插图
一、食疗养生保健的意义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它承载着中国古*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中国古代医者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
对症下药是中医治病的一个重要原则 。同样地,不同的体质也有着不同养生之道 。其中,最为典型的治疗手段之一就是食疗 。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足见饮食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从古至今,关于饮食的话题和食材的研究一向被人所津津乐道,也因此探究出了不少由饮食入手的养生之道 。饮食搭配和调养得当,可以充分地补充我们日常活动所需的营养,提高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我们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二、食疗有哪些好处呢
食疗(食物疗法),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 。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 。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 。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 。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 。可见,食物本身就具有“养”和“疗”二方面的作用 。而中医则更重视食物在“养”和“治”方面的特性 。
“药疗不如食疗”,以食物为药物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
1、食疗不会产生任何毒副作用,而药物治病则不然,长期使用往往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和依赖性,而且还可能对人体的某些健康造成影响;
2、食物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之物,价格低廉,让我们在日常用餐中便可达到治病的目的;
3、食物为药还具有无痛苦的优点,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祛除病痛,避免了打针、吃药,甚至手术之苦 。
有此几大药物无法可比的优点,我们又怎能不以食物为药、以食疗治病呢?如果病情急重.或者应用食疗后疾病不减轻,应该请医生指导 。
三、风寒感冒饮食疗法
 风寒感冒:特点是发热、无汗、身痛、恶寒、鼻流清涕等,治疗时宜多选些如生姜、葱白类具有辛温发汗作用的药物做药膳:
 1)神仙粥:大米50~100克,生姜3克,入沙锅同煮1~2沸,再放入连须葱白5~7段,待粥将熟时,放入米醋10~15毫升,稍煮即可 。此粥要趁热服,食后宜盖被青卧,以微微出汗为佳 。
2)姜糖饮:生姜10克(洗净),切丝,放入水杯中,用沸水冲泡,盖盖浸泡5分钟,再调入15克红糖,趁热顿服,服后盖被取汗 。
3)菜根姜片饮:白菜茎根1个,萝卜根1个,共切粗片,生姜3片,红糖50克,加水适量,煮开3~5分钟,热服取汗 。
4)荆芥防风粥:荆芥10克,防风12克,薄荷5克,淡豆豉8克,粳米80克,白糖20克 。水煮前4味药,去滓取汁;再加用水煮米成粥,加入药汁及糖即成 。
 5)香葱饮:香菜根、葱须、白菜头煎水,加红糖适量,代茶饮,有发汗解表通鼻窍作用,尤其适用于幼儿急疹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