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都在讲什么 墨家讲的是什么( 二 )




二是,天子要带着诸侯们在诸侯国内祭祀本地的山川神祗 。
祭祀的时候就要用到礼器(《周礼》):
六种玉石: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


三是,会见诸侯后,天子要调和四时与月、日的相对误差,统一声律与度量衡 。
这个时期,祭祀活动其实与统治已是密不可分的了 。


此后的夏、商、周虽然有所调整,但都沿用了这种方式来统治和管理臣民 。
等出现了成形的文字,史官就将这些记录了下来,
并且祭祀的礼器犹如“圣物”般极为重要,
比如传说中的夏禹时期的“九鼎”,就是祭祀礼器,
只有天子,也就是“天命之子”才能保管


而记录这些活动的典籍,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六经”,
所谓“六经”典籍包括


《诗》——宫廷和民间搜集的诗歌(没文字前,人们通过诗歌记载事迹);
《书》——国家的政令、国君的言论记录等档案材料;
《易》——卜筮;
《礼》——典章制度、礼仪;
《乐》——乐谱(已失传)
《春秋》——历史资料 。


所以“六经”也如同“圣书”一般,只有天子和贵族才能学习,
设置的史官,也就是王官除了保管典籍,还要充当“教师”的角色:
夏商周(西周)文化,其实只掌握在这部分人手中,普通民众是没学习资格的 。
当时民众的思想,还是王室普及的“天命论”,可以说是先民们最早的“世界观”
什么都是“天意”,每年在“上天之子”带领下进行各种盛大的祭祀活动 。


直到西周末期那场动乱,周王室的“六经”和礼器都丢了,
人们觉得这是周王室被“上天”抛弃了,没资格领导民众了,
周王室的声望衰弱得也就更加明显了 。
而原本的“官学”,也因为史官们跑到了各地,演变成了“私人办学”
普通民众这才有了学习知识的机会 。


顺便说下这个《乐》,虽说已失传,但这本典籍在先秦时期也是很重要的,
每逢重大活动,尤其是祭祀,人们唱歌跳舞祭祀神灵,
每种音乐既分场合,也分等级,
有的音乐只能祭祀时用,有的音乐只能天子用,制度很严格 。
所以总把“礼乐”放在一起,《乐》并不仅仅意味着歌谱 。


诸子百家到底分为哪几家?
他们是如何产生的?


02“诸子百家”的起源和划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究竟属于哪几家,该怎么划分,没有统一的说法 。


司马谈(司马迁之父)将"诸子百家" 归纳为主要的六家
即" 阴阳、儒、墨、名、法、道德" ;
汉武帝时期的淮南王刘安,在司马谈的基础上,
又增加了“纵横、杂、农、小说”四家,共十家
东汉的班固则认为,
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九家
近代史学家吕思勉,在班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小说、兵、医”,也就是共十二家


诸子的起源,也有三种说法:
一是,诸子百家出于"六经";
二是,出于西周时期的王官(掌管“六经”的人)
三是,"应世之急"(制度和阶级关系发生变化,人们就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思想意识)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