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专访亲历50年前中美“乒乓外交”的美国选手:精神还在延续( 二 )


中国这些年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 我一共有八次到访中国的经历 。 1996年为了庆祝“乒乓外交”25周年 , 我第二次来到中国 , 当时的中国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和我1971年所见几乎都不一样了 。
南都:你提到当时还来过广州 。 你对这座城市还有什么印象吗?
朱迪·霍夫罗斯特:我对当时广州的印象已经有些模糊了 。 我记得到达中国的那一天 , 我们先飞抵香港 , 再坐火车经过广州 , 然后就立马飞到了北京开始正式的访华旅程 。 后来我们再次正式回到广州 , 开始访华的最后一站 。
我记得广州的天气很温暖 , 那里还有很多好吃的点心 。 我们和中国运动员在广州的一家体育馆里举行了乒乓球友谊赛 , 吸引了大约五千多名观众来到现场观看 。
在广州的街头 , 街上的女生都喜欢一股脑地把头发梳到脑后 , 扎成马尾辫 , 或者干脆剪成短发 。 而且当时路上的人们有着非常相似的穿衣风格 , 大家的服饰色调偏向暗沉 , 几乎所有女性都是穿着夹克衫和长裤 , 我们穿着色调鲜艳的衣服和短裙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 当时我们偏好色彩绚烂的服饰 , 而中国人的穿衣风格则透露出沉稳大气 。
当时的中国和美国几乎完全不一样 , 我很高兴我拥有这样一段特别的拜访经历 。
南都:在这场旅程中 , 你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朱迪·霍夫罗斯特:整个访华过程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 , 必然是在人民大会堂和周恩来总理见面 。 对我而言 , 能和中国历史上如此重要的一位领导人见面 , 是极高的荣誉 。
我知道 , 也正是这次见面 , 促成了中美两国之后的对话 , 推动中美两国在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谈美国乒乓球的发展:归功于中国的慷慨相助
南都:今年是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 , 在这次休斯敦世乒赛上首次出现了中美跨国混双组合 。 你在现场观赛有什么感受?
朱迪·霍夫罗斯特:我很高兴在这次世乒赛上看到美国的突破 。 首先 , 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举办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 其次 , 美国选手张安与中国选手林高远配对 , 拿到了一枚混双铜牌!在美国人眼里 , 张安就是一个小天才 , 我为她这次的进步感到十分自豪 。
这枚铜牌是美国自1959年多特蒙德世乒赛以来的第一枚奖牌 , 我很高兴能在现场见证运动员创造美国乒乓球的新历史 。 我发现 , 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选择投身于乒乓球这项运动当中 , 他们当中有不少人还在向更高水平的赛事发起冲击 。
我要把这些年美国乒乓球的进步归功于中国的慷慨相助 。 多年来 , 中国持续向世界输出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 , 让他们向各国传授专业的乒乓球知识和技能 , 推广乒乓球这项运动 。 与中国相比 , 美国乒乓球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南都:你如何看待此次的中美跨国混双组合这一安排?
朱迪·霍夫罗斯特:我的乒乓球俱乐部里有一位来自中国的教练 , 他是一名水平很高的乒乓球运动员 , 曾经效力于北京乒乓球队 。 后来他去了日本 , 在那儿待了很长一段时间 , 再来到美国从事乒乓球教练工作 。
当然 , 他只是众多走出中国向全世界分享乒乓球专业知识的代表之一 。 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 , 美国乒乓球才能提升到目前的水平 。 我认为 , 美国乒乓球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 我们还需要大力推广这项运动 。 希望未来某天 , 我们能看到来自美国的运动员捧起世乒赛冠军的奖杯 。
我很感谢中国的帮助 , 他们愿意派出本国高水平运动员和美国运动员一起比赛 , 这是非常特别的一次合作 , 也是“乒乓外交”精神的真正体现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