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寻根 炎黄子孙寻根问祖八大圣地( 三 )


【中华寻根 炎黄子孙寻根问祖八大圣地】由于宁化石壁独特的地理位置,在社会历史激烈变动的唐末五代,各割据势力均鞭长莫及,成为较为安定的世外桃源,凝聚了众多的北方移民 。据史书统计,宁化在唐末人口仅1万余人,到南宋时已达11万之多,其中土著仅5000余人 。由于高山的阻隔和战乱频繁中断了与中原的联系,在封闭的世界里,他们以自己所拥有的传统文化、语言、习俗,与当地土著的民风习俗混合在一起,渐渐产生出一种新的、独特的、既有中原古文化的遗风,又有区别和创新的文化,即客家文化 。同时也形成了客家民系,并随着子孙后裔的播迁繁衍,洒向各地 。而客家各姓氏族谱记载姓氏源流时,大多把从宁化石壁外迁的第一祖先尊为家族始祖 。因而福建宁化被誉为客家文化的摇篮,客家民系的朝宗圣地 。
8、河北小兴州
河北小兴州是明初洪武、永乐年间官方组织移民的又一集散之地 。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克元大都北京,元顺帝北遁,元朝灭亡 。元朝残余势力虽然退居漠北,但仍有相当的军事实力对明王朝北边构成很大威胁 。为此洪武初年到洪武末年,在长城以外,东起辽东,西至山西北部、内蒙古西部,东西两千余里,南北数百里的广大地区,屯兵卫戍 。同时,为恢复和发展北平地区因战乱遭受破坏的社会经济,多次从燕山以北广大地区(俗称山后)向北平附近移民 。
及至永乐皇帝登基,为进一步巩固、发展北平地区社会经济,确保京城安全,先后抽调长城以北27个卫所的将士约15万人,在北京附近屯边戍守 。同时,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强制性移民,安置于良乡、顺义、平谷、大兴、宛平、通州、蓟县、宝坻、香河、遵化、卢龙、武清、丰润、清苑、容城、新城、安国、徐水、任丘、涞水、霸州、定兴等地区和河北各县,移民总数达数十万之多 。涉及到张、王、李、刘、梁、孙、崔、邓、杜、魏、邢、徐等数十个姓氏 。
据《元史·地理志》所载:“兴州,……金初为兴化军,隶北京,后为兴州,元中统三年隶上都路,领县二:兴安、宜兴 。”为防御漠北元朝势力南侵,在兴州建立了左、右、中、前、后五个卫所,屯兵戍守 。使元代的兴安小县发展成为人口密集的军事重镇,但当地民众习惯上仍以“小兴州”称之 。
由于小兴州是长城古北口外的第一重镇,位于辽东、内蒙古南下北京的交通要冲,因而也就成为历次移民的集散中心 。由于年久日深,历次移民后裔,难以确知其祖上原籍所在,往往把先祖迁徙的集散之地视作先人故籍祖地 。因而在河北一带现存的众多族谱家乘中,追溯其家世渊源时,多称其“先世自小兴州,徙至××地” 。久而久之,小兴州成为河北、内蒙古、山东、东北等地众多姓氏寻祖问祖的朝宗祖地 。
上述八大移民祖地,北起关外的小兴州,南到广东的珠玑巷,东起山东枣林庄,西至湖北孝感乡,基本上涵括了清代以前汉族活动的主要区域,反映了姓氏迁徙的大致脉络,是不同地域的家族姓氏寻根溯源的重要依据,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朝宗谒祖的人文景点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