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灵活运用( 二 )


例二:脊背冷痛(骨质增生)
男,65岁,11月25日初诊 。
7月初起自觉脊背及腰部酸痛,并逐渐加重,7月19日在市某院X线摄片检查诊断为“第一腰椎唇状骨质增生” 。曾经西医及针灸治疗,疼痛时作时止 。近日脊背冷痛,以清晨起床时为甚,痛甚汗出,舌淡苔润,脉沉紧 。此乃少阴虚馁,督脉失养所致,治以温肾阳而补奇经 。
处方:生麻黄6克,细辛3克,淡附子、鹿角胶(烊)各9克,狗脊12克 。
七剂后痛减,复服七剂后痛愈 。三年后随访,其间未发生过剧烈疼痛 。X线片仍示骨刺存在,无明显变化 。
按:督脉者,贯脊属肾,维系人身元气,当督一身之阳 。少阴肾阳虚馁,无以温养奇经,故现脊背冷痛之证 。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狗脊、鹿角胶 。麻黄祛寒邪,附子温命门,细辛外可散太阳之寒邪,内可温少阴之虚寒,狗脊、鹿角胶助阳而补奇经 。诸药合用,故能取效 。
例三:咳喘(慢支、肺气肿合并感染)
男,59岁,12月22日初诊 。
素有痰饮宿疾,两天前感寒诱发,畏寒、咳喘,痰粘色黑,咯出艰难,胸闷,腰脊酸痛,大便溏薄,苔薄白,脉沉细 。X线胸透提示:慢支、肺气肿合并感染 。此乃肾阳不足,外寒引动内饮之证 。治以温阳化饮,纳气归肾 。
处方:生麻黄、淡附子各6克,细辛、沉香(后下)各3克 。另以五子定喘合剂雾化吸入 。三剂而平 。
按:《素问·咳论篇》曰:“肾咳之状,咳则腰脊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本例肾阳不足,复感寒邪,引动内饮,使肺失宣肃,故咳喘症作 。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助阳解表,加沉香以纳气归肾 。复以五子定喘合剂(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杏仁、桃仁)宣肺化痰,肺肾同治,疏补共进,故仅三剂而咳喘告愈 。
体会
《伤寒论》方之应用,各药之间的比例很重要 。如本文第一侧偏头痛,“巅高之上,惟风可到”,故用麻黄、细辛之辛味散之,但轻扬之剂,又不可过用,恐其升散太过,所以麻辛附的比例为1:1:3 。
第二例脊背冷痛,除肾阳虚馁、督脉失养外,尚与天气转寒有关,“风冷乘之,脉不得通”而现冷痛之证,故本方加重麻黄用量以祛寒邪,其比例为2:1:3 。
例三咳喘乃肾阳不足,外寒引动内饮,所以温阳化饮是其关键,麻、附之比是2:2,细辛用1,外可助麻黄散寒化饮,内可助附子温阳纳气 。
【麻黄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灵活运用】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