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停不下来的“贴地飞行”

中国钢架雪车队队员朱海峰
停不下来的“贴地飞行”
2月11日晚 , 在北京冬奥会钢架雪车决赛中 , 我国运动员闫文港获得一枚铜牌 , 刷新了中国队在钢架雪车项目上的最好成绩 。
朱海峰也在电视前观看队友的比赛 。 他双拳紧握 , 眼睛一刻不离开屏幕 , 看着队友从助跑加速到顺利滑过每一道弯 。 “有了!”朱海峰拍着手从沙发上跳起来 , 随后 , 他在朋友圈发布此刻的心情 , “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钢架雪车队!”
2015年 , 中国钢架雪车队建队后 , 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跨项选才 。 2017年 , 19岁的朱海峰以跳远运动员的身份跨界入队 。 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磨炼 , 他开始崭露头角 , 在国际雪车联合会(IBSF)北美杯以及2021-2022赛季钢架雪车欧洲杯利勒哈默尔站等国际比赛中 , 多次取得佳绩 。

运气没有站在朱海峰这边 。 在2022年1月的一次训练中 , 他因翻车受伤 , 十根钢钉长久地“封存”在锁骨上 。 错过了资格选拔赛的他 , 不得不接受无缘冬奥会的现实 , 只能当一名观众 , 为队友加油 。
钢架雪车是朱海峰获得自信感的一种方式 。 从30秒的飞驰启动到极速滑行 , 一切杂音暂停 , 身体的每一寸皮肤 , 在“速度与激情”中得到彻底的放松 。 在朱海峰“贴地飞行”的故事里 , 有失败 , 也有伤痛 , 但他依然渴望站上最高领奖台 。 坚持还是放弃 , 朱海峰已经找到了答案 。
“跨界”选手
2月14日晚上8点 , 朱海峰刚录播完一档体育节目 , 回到下榻的酒店 。 他身穿一件干净的白衬衫端坐在沙发上 。 白炽灯下 , 脸上的棱角更加分明 , 炭黑色浓眉下一双单眼皮 , 显得精神又阳光 。
冬奥会期间 , 除了几场赛事解说邀约 , 朱海峰正在度过因伤病带来的特殊假期 。 “以前总抱怨难得休息 , 这不 , 一下子就闲下来了 。 ”朱海峰调侃着 。
1998年出生的朱海峰 , 已经加入中国钢架雪车队近五年的时间 。
2015年10月 , 中国钢架雪车队成立后 , 为了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 , 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范围跨项选才 。
2017年 , 在一场省级跳远比赛中 , 19岁的朱海峰纵身一跃 , 完美落地 , 让负责选拔的教练一眼发现了他的潜力 。
启蒙教练贾新利回忆 , 朱海峰在河北上初中时就开始练习跳远 , 后进入北京先农坛体育学校 。 2017年 , 朱海峰考入北京体育大学 。 “跳远成绩一直不错 , 虽然看起来不是特别壮实 , 但身体条件优异 , 速度和爆发力都很突出 。 ”
提及体育天赋 , 朱海峰挠挠头 , 有些不好意思 , “小时候淘气坐不住 , 学习成绩不太好 , 就只能专心练体育了 。 ”说话时 , 他脸颊泛红 , 露出一点羞涩 。
在妈妈的印象中 , 朱海峰从小就喜欢蹦蹦跳跳 , 比其他孩子调皮 , 胆子也更大些 。 妈妈把他送进体校 , 初衷是想对他有一个约束 , 也能保障安全 。 朱海峰进入初选队伍时 , 钢架雪车在国内还是一个相对冷门的运动 。 “当时父母是坚决不同意 , 这个项目看起来过于危险 。 ”
资料显示 , 钢架雪车起源于19世纪晚期 , 在瑞士、奥地利、德国等国家备受青睐 。 1928年 , 经国际奥委会批准 , 钢架雪车被纳入冬奥会 , 此后又多次被取消 。 直到2002年才被广泛接受 , 连续6届入选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 。
钢架雪车主要部分是一块不锈钢板 , 底部由铅块加重的骨架和两根固定的管状钢刃制成 , 车体上方有供运动员抓握的把手 。 由于没有转向器和制动装置 , 启动主要依靠运动员助跑加速 , 再跃入车内俯身卧车滑行 , 最快速度可达到每小时130公里 。 标准赛道长1200米至1650米 , 落差在100米左右 , 被列为最危险的运动项目之一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