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传奇庄则栋 打乒乓球的没人不知他( 二 )


任何新打法、新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即使天才如庄则栋,也需要踩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早于庄则栋的老一辈国手中,就有两面攻打法的代表,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王传耀 。
王传耀身高马大,站位中近台,最大的特点是动作大、力量重,但是速度不够突出 。庄则栋根据自身的特点,站位更近台,这样速度更快 。在技术上更强调前臂、手腕手指的爆发力,同时增加接发球的进攻性等等 。他勤学苦练,终于在1961年的26届世乒赛上一鸣惊人 。他所使用的直板近台两面攻打法也成为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打法,与左推右攻打法分庭抗礼,共同扛起了中国乒乓球的大旗 。
虽然庄则栋的技术全面,基本功扎实,正反手进攻力量很大,对其他打法都有一些优势,尤其是削球打法的天敌和噩梦 。但庄则栋对旋转强烈的弧圈球及后起的欧式两面弧圈打法的办法不多也是事实 。比如他曾在访日比赛及28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输给过日本队的弧圈高手高桥浩,在1963年27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负于木村兴治 。
然而庄则栋都在随后的世界比赛中成功复仇,说明他已经慢慢找到了一些对付高质量弧圈球的有效办法,然而随着那场史无前例浩劫的到来,中国队淡出国际乒坛,我们再也看不到庄则栋的直板两面攻与弧圈球的斗法了 。
随着庄则栋取得世乒赛三连冠及一系列好成绩,直板两面攻的后起者追随者极多 。但由于这种打法对运动员的先天素质要求极高,打法本身极其难练,以至我们再没有其他选手在这个打法上有很高的成就(说句题外话,直板横打似乎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 。后来中国的几位男子单打世界冠军虽然均为直板,如郗恩庭、郭跃华[微博](反胶弧圈,均为正胶改)、江嘉良等,但他们不管是快攻型还是弧圈型,基本都属于左推右攻(拉)打法,反手攻几乎绝迹 。
反倒是我们的邻居日本队出了一位传奇运动员——河野满,他在技术上又做了一些改进,反手能高手位盖打弧圈,而正手位攻打弧圈球时,手的位置也异于庄氏的技术结构 。不过,就连河野满自己都不讳言:庄则栋是我的老师 。在英国伯明翰举行的第34届世乒赛上,河野满力压群雄,夺得了男单冠军 。他是庄则栋之后,真正意义上的直板两面攻打法的世界冠军,同时也成为了这种打法的绝唱 。
近年来,我国的直板选手在原有的左推右攻基础上加进了直板横打,也培养出了像王皓这样的顶级运动员,但直板反手攻这一打法再也没有出现 。虽然这门技术在刘国梁、金择洙和柳承敏[微博]等超一流选手中偶尔会惊鸿一现,也仅仅是赶正手之后的补板手段而已,已经不成其为打法了 。倒是在某些业余高手的比赛里,我们还能碰巧看上一两次 。当然,与顶级高手的技术水平不存在可比性 。
反手攻这门绝技的失传是好事还是坏事?见仁见智,我们不能妄下结论 。然而,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反过来证明了庄则栋过人的乒乓球天赋 。同时,我们还可以肯定地说,他造就了直板两面攻这一乒坛奇葩,直板两面攻也造就了他这一乒坛高峰,他和他的直板两面攻是乒坛永恒的经典,为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今之视昔,犹如后之视今 。也许几十年后,弧圈球和曾经的直板攻一样,也会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他们的故事我们会永远记得,他们的传奇也永远不会湮灭 。乒乓世界杂志 文/马凯旋 柯瑞子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