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的藏族民族舞的特点


 
藏族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 , 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 造就了藏族古老、独特而又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 。由于藏族分布广阔 , 生活地域与生产方式的不同 , 以及与不同地区相邻的其他民族在文化、习俗上的交流、融合 , 逐渐形成了各地区的藏族民间所具有的不同风格与流派 。
 
藏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 他们的歌曲旋律优美辽阔、婉转动听 , 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刚柔相济 。颇具特色的男子《》、独具表演性的各种《鼓舞》和集体自娱性的《弦子》、《锅庄》等 , 都是倍受藏族人民喜爱和广为人知的舞种 。
 
藏族的民间自娱性歌舞 , 如果从音乐节奏和舞蹈的风格、点来进行划分 , 种类之多令人瞠目 。但如果从歌舞的形式进行划分 , 基本上可分为“民间歌舞”与“宗教舞蹈”两大类 。也可细分为“谐”、“卓”、“囊玛”和“羌姆”4大类 。凡以歌舞为主的集体自娱性圆圈舞蹈 , 一般被泛称为“谐”;而在圆圈歌舞中 , 具有较强表演性的集体舞 , 则被人们一般泛称为“卓” 。此外 , 在具有表演性的“卓”中 , 经常可以看到以各种“鼓”作为舞具进行的舞蹈 。
 
傣族舞蹈
 
傣族的舞蹈丰富多彩 , 按舞蹈的方式可以分为群舞、单人舞、对舞、器械舞等;按其所表现的内容可以分为孔雀舞、象脚鼓舞、刀舞、蜡条舞、长指甲舞、捞鱼舞以及马鹿舞、狮子舞等 。其中 , 最象脚鼓舞和孔雀舞最着名 。
 
象脚鼓舞的特点是动作节奏性强 , 手的敲打 , 腿的踢踏 , 胸部的拱缩 , 肩的耸动 , 身躯的仰俯都按固定的节奏动作 。小象脚鼓舞以灵活较巧见长 , 可进行斗鼓、赛鼓活动 , 以踢中对方或扯下对方的头巾者为胜 。中象脚鼓舞扎实稳重 , 以鼓音和鼓尾摆动大小定优胜 。大象脚鼓鼓声宏大 , 主要在群众性舞蹈场合作伴奏 , 舞步比较简单 。打鼓以右手为主 , 左手按住鼓面起配合作用 。象脚鼓舞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 。每当插秧结束后的日子里 , 傣家人常常在象脚鼓的伴奏下翩翩起舞 。许多地方有赛鼓之风 。赛鼓时 , 许多象脚鼓同时敲响 , 鼓声震天 , 喧声雷动 , 场面壮丽动人 。
 
傣族人喜爱孔雀 , 并以跳孔雀舞来表现自己的民族性格 , 表达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孔雀舞多在节庆的日子里表演 。过去表演权限男子 , 表演时还要身戴形似孔雀的装饰 , 脸戴尖塔形白净菩萨面具 , 单人舞戴女面具 , 双人舞戴一男一女面具 。舞姿摹拟孔雀的各种动作 , 已形成出窝、下坡、起舞、找水、照影、饮水、洗澡、展翅飞翔等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式 , 有严格的步法、方位和动作组合 , 以雕塑性舞姿造型见长 , 着重表现孔雀的温驯、轻巧、美丽善良、婀娜多姿的特点 。孔雀舞以象脚鼓、鋩锣等乐器伴奏 , 动作和鼓点配合严格 。新中国建立后 , 孔雀舞经过加工改造 , 丰富了舞蹈情节 , 丢弃了沉重的道具装饰 , 换上了有孔雀图案的衣裙 , 充分发挥了舞蹈者体态的曲线变化和眼、手、腿的灵活运用 , 大大丰富了孔雀舞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 使孔雀舞更加活泼优美 。此外 , 欲了解 民族舞中藏族传统舞蹈《牦牛舞》可阅读:民族舞中藏族传统舞蹈《牦牛舞》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