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化在工艺美术作品中的不同体现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唐代飞天的玉器文化艺术特征( 二 )


作为玉器重要内容的神秘性明显淡化,而珍贵美雅实用性功能得以充分的拓展 。
目前经考古和研究确定,唐代玉器的主要器形相对有些单一,而且唐代的玉器实用器的种类占了很大的比例,主要有:玉刀柄、玉杯,玉羽觞、玉璜、玉飞天、玉镶嵌手镯、还有部分葬玉如玉带板、玉哀册等 。

唐宋文化在工艺美术作品中的不同体现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唐代飞天的玉器文化艺术特征

文章插图
三、唐代玉器的佛教题材盛唐玉器,不论是简练还是精琢,其处理都恰到好处,均可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 。
魏晋以来,玉器便与佛教文化有所接触,到了唐代,这种接触更深化 。
也许玉器在中国人心目中珍贵又神秘的观念渊源悠久,根深蒂固,佛教的传入虽然极大地冲击了原有的礼玉对天地的崇拜,改而为西方乐土的理念,但在佛界竟也出人意料地掺入了用玉的情况 。然而过去一直作为意识形态重要礼仪用具的玉器,由于唐朝宗教特别是佛教的空前兴盛,而在用途上出现了历史性的转化 。
唐宋文化在工艺美术作品中的不同体现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唐代飞天的玉器文化艺术特征

文章插图
佛教题材玉器有飞天、莲花,肖生玉有立人、双鹿、绶带、凤等,都受到当时绘画与雕塑艺术的影响 。
唐代出现了前所未见的宝藏佛指舍利的玉棺和用玉磨制佛骨舍利、白玉苦萨像、玉飞天等 。不过玉棺玉制佛骨比较少见,几乎是孤例 。
考古资料表明,许多以玉相称的玉雕像的几乎都是白石,汉白玉之类,罕见真玉 。
在唐代玉器中,所含的佛教题材玉文化可以说是唐代玉器发展的一种象征,尤其以玉飞天为最 。
唐宋文化在工艺美术作品中的不同体现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唐代飞天的玉器文化艺术特征

文章插图
四、唐代玉飞天的基本特征在佛教中,飞天有男有女 。有的是能歌善舞,为人间传播祥音的伎乐天;有的是采集百花香露,向人间散花播香的供养天 。
在唐代玉器中的飞天形象主要是伎乐天,因而又将飞天称为“飞天伎乐” 。
飞天,梵文名乾达婆,也有的翻译为干娑婆,汉译意为香音神 。是佛教中能歌善舞、专采百花百露向人间散花播音、造福子民的神仙 。
北魏前期的飞天多为男像,后来逐渐演变为婀娜娇美的女性形象 。形象常见于壁画、石窟等艺术作品中,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在我国出现的 。
玉飞天是从唐代开始盛行的,出土时在墓主的两鬓,以侧身跣足、卧花蕾云纹中的仙女形象为特色 。
唐宋文化在工艺美术作品中的不同体现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唐代飞天的玉器文化艺术特征

文章插图
唐代的玉飞天形象主要是面颊丰调、体态优美,上身半裸、下身长裙紧贴双腿、飘带飞舞,手执花枝、周围祥云笼罩 。
唐代的玉质飞天,与宗教石窟、壁画中的飞天相比,更似人而不似神 。
作品注重了衣褶的表现,衣褶总贴于腿股,似刚从水中走出,这是受“曹衣出水”画风影响的所谓“湿皱纹“手法 。
并且在裤裙上用阴线划画细部,使衣纹随人体之形而变化,体现出盛唐时期的审美观,给人以轻盈飘逸之感 。
五、唐代敦煌玉飞天鉴赏要点玉飞天是唐代一种玉雕人物形象,也是一种佩玉的专称,多作崁饰用 。
唐代文献中有玉飞天的使用记载,在传世玉器中有一批带有唐代玉器特点的白玉飞天佩饰,但考古挖掘中却至今未见到唐代实物 。
唐宋文化在工艺美术作品中的不同体现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唐代飞天的玉器文化艺术特征

文章插图
玉飞天的基本形状是:整器呈镂雕的片状半立体形,一般都雕一个似水平飞行状的横身女子,头向前昂起,正面或侧面,头顶发髻似堆云,面频丰颐脸较胖,鼻、眼、嘴巴微凸,细长形眼;一臂向身后平伸,一臂横于身前手持花枝,两臂屈举于身侧;上身赤裸袒露,下身着长裙或肥裤,飘裙自腰而下缠于身,两腿略微盘绕露双脚,身下镂雕有数朵短小的祥云或卷草,长披帛于颈后飘舞,以示正遨游于太空之中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