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气候变化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文章插图
人类影响气候 , 气候也影响人类 。短时间的气候变化 , 特别极端的异常气候现象 , 如干旱、洪涝、冻害、冰雹、沙暴等等;往往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 , 足以给人类社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比如 , 1943~1954年孟加拉地区的暴雨灾害 , 引起了20世纪最大的饥荒 , 饿死人口达300~400万 。1968年~1973年非洲干旱是非洲人民的一次大灾难 , 使得乍得、尼日尔、埃塞俄比亚的牲口损失70~90% , 仅在埃塞俄比亚的沃洛省就饿死20万人 。当然 , 这种打击往往是短暂的、局部的 , 虽然不至于影响生态系统 , 但是对人类造成的灾害却十分大 。
长期的气候变化 , 即使变化比较缓慢 , 也会使生态系统发生本质性的改变 , 使生产布局和生产方式完全改观 , 从而影响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 。
例如 , 在公元前3000~1000年的温暖时期 , 竹类在黄河流域直到东部沿海都有广泛分布;安阳殷墟发现有 , 水牛和野猪等热带亚热带动物;甲骨文记载打猎时获得一象 , 表明殷墟的化石象是土产的 。河南原称豫州 , 就是一个人牵着大象的标志 。商、周时代 , 梅子是北方人民重要的日常食品 。《诗经》说:“若作和羹 , 尔唯盐梅” , 可见当时梅子是和盐一样重要的食品 , 是做菜不可缺少的佐料 。《诗经》说:“终南何月 , 有条有梅” 。终南山在西安之南 , 宋代以来就无梅了 。陕西、山西等地人民只好用醋代替梅 。
秦汉时期气候也比较温暖 , 《史记》记载当时经济作物的地理分布是:“桔之在江陵 , 桑之在齐鲁 , 竹之在渭川 , 漆之在陈夏” 。可知当时亚热带植物的地界比现在更加偏北 。
由于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地理分布 , 必然会影响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布局 。例如 , 在先秦到西汉以前 , 我国丝织业布局是北丝南麻 , 丝织业绝大部分在黄河中、下游和冀中平原 , 当时最大的丝纺业中心在河北定县 , 其他较小的中心也都在河北 , 河南和山东一带;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则主要生产麻织物;西汉时期 , 蜀中仅以产麻布著名 。虽然在东汉到魏晋以后 , 中原地区战乱频繁 , 经济下降剧烈 , 南方各地社会生活则相对安定 , 丝织业有所发展 , 可是北丝南麻的布局一直维持到隋唐时代 。从气候变迁情况看 , 至隋唐时代 , 虽然气候也有变化 , 但是平均气温仍暖于现代 , 可见丝绸之路出现在北方是有原因的 。
北丝南麻布局的改变发生在宋代 。由于气候变冷 , 气温已低于现代 , 北方不利于桑蚕生产生殖 , 再加上唐末五代时北方战乱 , 南方经济上升 , 丝织业规模逐渐超过北方 。北宋时镇江 , 三台已形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 。南宋时 , 南京、常州、镇江、苏州都拥有巨大的丝织业生产能力 。丝织业重心南移 , 正好相当于我国气候由温暖到寒冷的时期 , 这个历史经验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
气候变迁对农业耕作也有影响 , 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年)和荀子(公元前313~前238年)都说 , 他们那个时候 , 齐、鲁(河北、山东一带)农业种植可以一年两熟 。在这些地方直到解放初期 , 还只习惯于两年三熟 。唐朝的生长季也比现在长 , 《蛮书》(约成书于862年)说 , 曲靖以南 , 滇池以西 , 一年收获两季作物 , 9月收稻 , 4月小麦或大麦 。而现代由于生长季缩短 , 不得不种豌豆和蚕豆 , 以代替小麦和大麦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