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晚期的诗 李白晚年最野的一首诗,全篇大白话,却困扰了后人千百年


李白晚期的诗 李白晚年最野的一首诗,全篇大白话,却困扰了后人千百年

文章插图
作者:老谈,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自古以来文无第一,具体到诗歌,恐怕任何一个诗人,既不能也不敢妄称第一,即便他是李白 。
那就严谨些,称呼李白为“第一流的诗人”,这下就没有异议了吧 。
李白有大才,据传说,他曾经梦到笔头上长出花来,从此之后,李白的才华愈加横溢 。
花朵犹有凋谢之时,诗歌的创作,却是随着经历的丰富,笔触越来越老练 。李白游历江湖一辈子,他的诗歌,渐渐地臻于化境 。
晚年的李白,写出过一首诗,那首诗写得太邪乎、太过口语化,尤其是读完前几句,甚至给人匪夷所思的感觉 。
诗歌里犯了太多忌讳,句式参差不齐,节奏杂乱无章,古人将这种语言称作“披头散发”,李白写得“披头散发”,读者读着也就“摸不着头脑” 。
野性之诗
这首诗歌名曰《远别离》,是一首乐府诗 。坦率地说,与其称其为诗,不如称呼为散文 。毕竟,李白写得太过随意,甚至打破了诗歌的节奏 。前面几句是这样说的: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
古代的诗歌,往往有严格的字数限制,正所谓“寸土寸金” 。唐末文人说过一句话:“五言如四十个贤人,着一个屠酤不得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五言律诗由四十个字组成,四十个字如同四十个贤人,中间不能有一个宰牲卖酒之辈(意为滥竽充数的字眼) 。
文人说的虽是五言律诗,但凡古代的诗词,应该都遵循此理 。然而,反观李白的这首诗,“乃”、“在”、“之”,三个无意义的虚词,被任性地滥用 。
读完这几句“大白话”,你会感觉怪异、尴尬,完全摸不着头脑 。硬着头皮继续读,则又有拍案惊奇的感觉,那种熟悉的豪放与飘逸,终于喷薄而出 。虽然,是以悲伤的形式出现的 。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
李白啊李白,真有你的,写诗的时候,不拘于形,不役于心,下笔千言,率性而为,将读者的情绪,玩弄于股掌之间 。
阅读至此,我们不妨先鉴赏一番 。
李白晚期的诗 李白晚年最野的一首诗,全篇大白话,却困扰了后人千百年

文章插图
李白实则讲述了一个古老的传说 。“古有皇英之二女”,即娥皇、女英,相传她们是上古帝王尧的女儿,尧为了考察接班人舜,将娥皇、女英许配给他 。
后来,舜果然继承了大位,他统治华夏三十九年,却在南巡之时,死于苍梧之野 。舜的尸体于是就被埋葬在附近的九嶷山 。
听闻噩耗的娥皇、女英,变得伤心欲绝,她们相扶相携,千里迢迢去往九嶷山 。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望着茫茫群山,两个女子却不知道丈夫埋身何处 。
面对奔腾的湘江,她们日夜哭泣,直哭得白日无光,云黑雾暗,连猿猱也在烟雾中与之悲啼,鬼神也为之哀泣 。
继续往下读 。李太白的诗歌写到此处,话锋一转,突然提出一个问题:“我纵言之将何补?”,诗人的意思是,我如今提起这件往事,又有谁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呢?
诗人的设问甫一提完,便洋洋洒洒写完之后的诗篇: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
尧舜当之亦禅禹 。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