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三大著名征讨檄文 古代檄文是什么意思( 三 )


四、 檄文的实用特征 檄文直接应用于政治军事活动,是为政治、经济利益服务的一种公文文体,实用功利性是它的根本特征 。它是军事斗争的工具,在特定情况下,甚至能起到"不战 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
赤壁之战前,曹操写过一封《与孙权书》送到东吴 。信中说:"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欲与将军会猎于吴 。"这不是一封普通的书信,而是暗含杀机的一篇微型檄文 。曹操先指出"奉辞伐罪",师出有名,所以他所向披靡,统一全国指日可待 。"会猎"一句是在炫耀武力,对东呈进行攻心战 。这篇檄文极大的影响了东吴的士气,给东吴臣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收到信后,以张昭为首的多数大臣主张投降曹操,要不是鲁肃、周瑜坚定主战,也许赤壁之战就不会发生 。曹操这廖廖数语就几乎令江东归降,可见檄文在威慑敌方、 政治攻心的强大作用,也可以看到檄文的强大实用性 。

中国历史上三大著名征讨檄文 古代檄文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檄文虽然每个朝代都有存在,但从文学上说,以汉魏之际综合水平最高 。隗嚣《移檄告郡国》、陈琳《为袁绍檄豫州》、钟会《檄蜀文》和桓温 《檄胡文》,被视为檄文的最高水平之作,也标志着军事檄文在这一时期达到高峰 。隗嚣的《移檄告郡国》写于更始元年讨伐王莽之际,。这篇《移檄告郡 国》痛责王莽"慢侮天地,悖道逆理,鸩杀孝平皇帝,簒夺其位 。矫托天命,伪作符书,欺惑众庶,震怒上帝,戏弄神祗,。楚越之竹,不足以书其恶 。"表明了刘秀匡复汉室的决心,并抚慰百姓"各安其所",此文通过揭露王莽的罪恶,达到了告谕人民、争取人民的支持的目的 。檄文发出以后,许多州郡纷纷倒向刘秀,为刘秀建立东汉立下了奇功 。
钟会的《檄蜀文》,写于魏景元四年钟会、邓艾分兵攻蜀之时 。当时钟会大军与姜维相持于剑阁,钟会写了这篇檄文晓谕蜀国将士 。檄文以"巴蜀一州之众分张守备,难以御天下之师;叚谷侯和沮伤之气,难以敌堂堂之阵",来扬曹魏军威;又以"去累卵之危,就永安之福 。岂不美与?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放,玉石俱碎 。虽欲悔之,亦无及已",去向蜀国人民陈述利害 。钟会灭蜀,这篇檄文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从这些檄文可以看出,檄文通过"振此威风,暴彼昏乱",对瓦解对方士气,赢得天下舆论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这时的檄文已经重在晓谕天下,取得天下人的支持,檄文的文体功能至此基本定型和成熟 。
五、檄文对今天的借鉴 檄文所代表的舆论战是"文攻",它服务于"武备",并且以"武备"为后盾和基础 。只有修明"武备",具备了强大的军事实力,"文攻"才易见效果;否则,一味逞口舌之快、辞章之利,不仅于事无补,反会自取其辱、贻笑天下 。

中国历史上三大著名征讨檄文 古代檄文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1661 年,郑成功指挥大军围攻荷兰殖民者在台湾据守的城堡,又派通事李仲前往宣谕招降,即《覆荷军总督揆一招降书》,告诫荷军首领揆一:“战败而和,古有明训;临事不断,智者所讥 。”荷军果然于接书 5 天后投降,这封招降书的作用固然不容忽视,但这种效果只有在郑成功大军长围久困、荷兰殖民者走投无路的条件下才有可能 。
历史上靠空摇笔杆而不免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前述清廷《宣战八国联军谕》,再如曹操评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文》:"有文事者,须以武略济之 。陈琳文事虽佳,其如袁绍武略之不足何?"可谓一针见血的至论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