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水灾为何显得信息滞后?干旱的山西为什么仍然多发洪灾?

连日以来 , 山西多地遭遇连续强降雨 , 太原、阳泉、临汾、长治、吕梁、晋中等地区都创下了10月上旬累计降雨量历史纪录 。暴雨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 山体滑坡 , 乌马河决堤 , 村庄进水 , 南同蒲铁路、京昆高速公路中断……

山西水灾为何显得信息滞后?干旱的山西为什么仍然多发洪灾?

文章插图
  
山西水灾为何显得信息滞后?干旱的山西为什么仍然多发洪灾?

文章插图
 抢险现场 。谢强摄(来源人民网)
山西水灾为何显得信息滞后?干旱的山西为什么仍然多发洪灾?

文章插图
  
山西水灾为何显得信息滞后?干旱的山西为什么仍然多发洪灾?

文章插图
  
山西水灾为何显得信息滞后?干旱的山西为什么仍然多发洪灾?

文章插图
 10月6日统计数据在很多外地人以及部分山西人的印象中 , 山西干旱少雨 , 为什么还会发生如此之大的洪灾呢?事实上 , 山西在历史上一直多发洪灾 , 从对古代洪灾的研究中 , 我们可以探究此次洪灾的部分原因 。明清的山西属于我国的旱灾多发区 , 有“十年九旱”之称 , 然而 , 旱灾频发的山西 , 其实也是洪灾多发地 , 这又是为什么呢?
山西水灾为何显得信息滞后?干旱的山西为什么仍然多发洪灾?

文章插图
 第一 , 地理因素 。这里的地理因素 , 指的是气候和地形 。就气候而言 , 山西省是受季风气候影响 , 而季风气候的一大特点 , 就是降水的年内月际极不平衡 , 体现为冬少夏多 , 当全年的雨水集中于某几个月时 , 其他月份就容易出现旱灾 , 而这几个月则容易出现洪灾 。就时间来看 , 盛夏至初秋时节 , 山西发生洪灾的次数和规模要远大于其他季节 。由于其他月份降雨量较少 , 所以其他月份就容易出现旱灾 , 因而古代的山西 , 洪灾、旱灾往往是交替发生的 。
山西水灾为何显得信息滞后?干旱的山西为什么仍然多发洪灾?

文章插图
 地理因素的另一体现是地形 , 在古代 , 山西的许多城市处于小型盆地的腹地 , 比如大同、忻定、太原、临汾等 。山西有着数量众多的小型盆地 , 并且古代有许多城市都聚集于此 , 而盆地四周高山耸峙 , 内部地势明显卑下 , 这时候一旦发生暴雨天气 , 就很容易对盆地腹心的城市造成冲击 , 即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除此之外 , 山西还有一部分城市濒临河流 , 这时候一旦发生暴雨天气 , 河水上溢 , 就很容易发生洪灾 。譬如 , 坐落于吕梁山东麓的交城县濒临磁窑、瓦窑两条河流 , 发生洪灾的可能性就比较高 , 因此 , 在地方县志中 , 就不乏对磁窑、瓦窑两条河流河水上涨侵城的记载 。
山西水灾为何显得信息滞后?干旱的山西为什么仍然多发洪灾?

文章插图
 第二 , 人为因素 。现在的山西境内 , 在历史上曾经森林广布 , 然而 , 到了明清时期 , 特别是明中叶以来 , 这些森林就遭到严重破坏 。明清时期 , 出于修筑宫殿的需要 , 需要用到大量上等的原木 , 为保证原木质量 , 一般都要求到深山野林里砍伐 , 加上原木砍伐地距离原木需求地较远 , 中间难免有所损耗 , 这就造成 , 修筑一座宫殿 , 就需要用到大量的原木 。原木的来源不止山西 , 还有四川等地 , 而且明清时期的湖广填四川移民 , 这些来自其他省份的百姓 , 出于生产生活的需要 , 也会用到大量的木头 , 所以植被便遭到大范围破坏 。黄河中上游的植被减少 , 造成的后果是:水土流失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 , 而随着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化 , 山西洪灾发生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多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