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首枚自研火箭世界号发射失败 性能比不上我国七十年代的长征二号

据韩联社21日报道 , 韩国首枚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世界”号于当地时间21日下午17时00分在韩国的全罗南道罗老宇航中心发射升空 , 火箭未能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 , 韩国首枚自主研发火箭的发射任务以失败告终 。对于韩国航天的这次尝试 , 航天专家黄志澄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韩国国内对“世界”号寄予了厚望 , 它的出现对于韩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确实有助推作用 , 但实事求是的说 , 放眼全球 , “世界”号的技术水平算不上先进 , 和世界主要航天大国的运载火箭还有一定差距 。
当地时间2021年10月21日 , 韩国运载火箭“世界”号当天下午发射 。
据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 , 韩国自主研发的“世界”号运载火箭是一枚三级运载火箭 , 火箭全长47.2米 , 最大直径3.5米 , 重达200吨 , 能将1.5吨的载荷送至距离地面600至800公里的近地轨道 。航天专家黄志澄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应该说“世界”号的综合水平已经超过了发射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 但它的总体性能还是比不上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研制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 。公开资料显示 , 长征二号运载火箭为一款两级运载火箭 , 该型火箭能将2.4吨的有效载荷送往200~400公里的近地轨道 。
在“世界”号之前 , 韩国曾将大量物力与财力投入到另一款运载火箭“罗老号”的研发之中 。这款与俄罗斯合作研发的两级运载火箭 , 火箭的第一级完全由俄罗斯方面制造 , 采用了一台俄制RD-151发动机液氧煤油发动机 , 火箭的第二级才为韩国制造的固态燃料火箭 。“罗老号”在经历了2008年和2010年的两次发射失败后 , 于2013年1月成功将“科技星”2C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 韩国也因此成为了全球第11个拥有自行发射卫星能力的国家 。然而按照韩国与俄罗斯达成的协议 , 俄罗斯只为“罗老号”运载火箭提供 3 次发射机会 , 在帮助韩国实现航天梦之后 , “罗老号”也正式宣告退役了 。
而此次发射的“世界”号运载火箭则由韩国航天部门历时十余年 , 耗资近2 万亿韩元(约合17亿美元)完全自主研制 , 据韩媒报道 , 韩国国内也对这枚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寄予厚望 。一名韩国官员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 , 拥有自己的运载火箭将使韩国能够自主灵活地安排发射任务 , 并能保护间谍卫星等机密载荷 。
根据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公布的数据 , “世界”号的三级均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 , 火箭一级为4台自主研发的75吨级KRE-075发动机 , 二级则采用单台配备真空膨胀喷管的KRE-075发动机 , 三级则采用单台7吨级的KRE-007发动机 。火箭一级的KRE-075发动机在真空中的比冲为298 秒 。据公开资料显示 , 这项指标远远落后于此前俄罗斯方面降低性能后 , 运用于“罗老号”一级的俄制RD-151发动机 。
对于韩国这款自研火箭的发动机 , 黄志澄表示 , 应该说韩国的火箭发动机水平确实不高 , 相较此前俄罗斯提供的火箭发动机 , 水平是很低的 。
黄志澄介绍称 , 韩国的液氧煤油发动机没有采用高压补燃技术 , 因为采用这种技术的发动机结构非常的复杂 , 已经接近于一些航空发动机的复杂程度 。掌握这种发动机技术耗时较长 , 通常可能需要15年以上的时间 , 还必须试车台等一些完善的配套设施 , 但是韩国不一定有时间能够潜心开展相关研究 。此外 , 韩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历经坎坷 , 因为此前多次出现发射失败的情况 , 所以对于韩国航天而言 , 它们首要的任务是确保发射成功 , 只要火箭能把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即可 , 相较于先进性 , 韩国技术部门应更加追求火箭发动机的安全性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