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运动过量


   运动过量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表现 , 主要有疲劳、气喘、心跳、腹痛等 。    运动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大体上可以分为肌肉疲劳、神经疲劳和内脏疲劳三种;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疲劳 。轻度疲劳无不舒服感;中度疲劳有疲乏、腿痛、心悸的感觉;重度疲劳除疲乏、腿痛、心悸外 , 尚有头痛、胸痛、恶心甚至呕吐等征象 , 而且这些征象持续时间相当长 。    消除疲劳的方法有 , 运动后进行按摩、温水浴或局部热敷 , 可以促进全身或局部的血液循环 , 提高新陈代谢 , 加速导致疲劳物质的消除 。进行积极性休息 , 如散步、听音乐、欣赏戏剧和参观旅游等 。坚持合理的生活制度(特别是睡眠充足)和合理安排膳食 , 也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方法 。    心慌和气喘    平时很少活动的人 , 在开始锻炼时往往有心慌气喘现象 , 其原因主要是心肺器官平时缺少运动锻炼 。没有经过锻炼的心脏 , 容积较小 , 心肌收缩无力 , 心跳1次的输血量较少 。当运动中身体需血量增多时 , 只有依靠增加心跳次数来满足身体对血液的需要 。平时很少活动的人 , 不能马上适应心脏快速的跳动 , 就会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眼花、恶心、出虚汗等现象 。同样 , 刚开始参加运动的人 , 他们的肺活量小 , 呼吸表浅 , 肺内的气体交换不好 。当运动中需要的氧气和排出的二氧化碳增多时 , 就只有增加呼吸次数来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 , 于是就出现了呼吸加快、上气不接下气、喘息不停的情况 。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使心肌发达、粗壮有力 , 心脏容积增大 。在从事同样运动的情况下 , 心脏跳动的次数就比锻炼前少得多 。即使运动量比较大 , 必须增加心脏的跳动次数时 , 由于心脏适应了快速跳动 , 因而也不感到难受 。肺脏的情况也是一样 , 由于经常运动 , 使呼吸肌发达 , 肺活量增加 。在运动量增大时 , 主要通过加深呼吸来满足身体的需要 , 不必大量增加呼吸次数 , 所以很少出现喘不过气的现象 。    克服心慌气喘的方法是 , 刚开始锻炼的人 , 运动量可小些 , 适可而上 。等身体各器官 , 特别是心肺功能提高后 , 再逐渐增加运动量 。待心肺功能和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都得到加强后 , 这时即使运动量大一些 , 也不会心慌气喘了 。    运动中腹痛    运动中有时会发生腹痛 , 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    1.肝脾瘀血 。肝痛在右 , 脾痛在左 。由于准备活动不足 , 运动开始时速度过快 , 致使内脏器官的活动跟不上运动器官的需要 , 心脏里的血液不能迅速排出 , 大静脉的血液回流发生障碍 , 引起肝脾瘀血肿胀 。    2.呼吸肌痉挛 。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 。在运动中未注意呼吸节律 , 呼吸急促、表浅 , 使呼吸肌的收缩过于频繁发生痉挛疼痛 。    3.胃肠痉挛 。饭后过早参加活动 , 或吃得过饱、喝水太多、冷饮过多、空腹锻炼等 , 都可以引起胃痉挛 , 其疼痛部位在上腹部 。运动前多吃了产气或难消化的食物 , 腹部受凉等 , 可引起肠痉挛 , 疼痛部位多在脐周 。    4.腹部性疾病 。慢性肝炎、肠道感染、溃疡病或慢性阑尾炎患者 , 参加剧烈运动时 , 由于病变部位受到牵拉、震动等刺激 , 也可产生疼痛 , 疼痛部位与病变部位一致 。    运动中出现腹痛 , 应减慢运动速度 , 加深呼吸 , 调整呼吸与运动的节奏 , 用手按压疼痛部位或弯着腰跑一段距离 , 腹痛一般即可减轻或消失 。如果无效 , 应停止运动 , 口服阿托品、十滴水等药物 , 针刺或按压足三里、内关、大肠俞等穴位 。    要预防运动中腹痛 , 可合理安排膳食 , 饭后1小时再做剧烈运动 , 同时也不要过饱或过饥、不大量喝水 , 准备活动要充分 , 运动中注意呼吸节奏 。对于各种慢性疾病引起的腹痛 , 应就医检查 , 彻底治疗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