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冥想中的基本要素

随着古老瑜伽的日益流行,瑜伽中的冥想术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好奇和注意 。在练习者中出现了两种极端认识:一是很多朋友将其视为畏途,以为冥想神秘莫测,很难掌握 。或者以为冥想就是单一的打坐参禅 。更有人认为,冥想就是“心如死灰”,是一种“精神自杀” 。而另一个极端则是认为冥想很容易,急于讲求冥想的方法,然而对内心的本性与运作欠缺认识,往往只得冥想之形而失去冥想之实,方向出现偏差 。在瑜伽课上,只见学员盘腿而坐,然而不入昏睡,就是妄念丛生 。一些教练欠缺精进,自以为瑜伽止于此矣,盲人导盲,以致学员普遍不能对瑜伽有全面认识 。其实,冥想并不神秘 。一切真实的瑜伽冥想术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人达到三昧境界 。
瑜伽练习者通过冥想来控制身心,超越物质三态 。在深层次的静定下和真理沟通,达至无上喜乐 。常规的冥想练习有很多的好处,最明显的是以下几点:
一、使你认识到你自己,你的反应和想法,你可以看到你的思维模式 。你可以改变你做事的方法 。如果你可以把握你思维的脉络,你就可以把握你自己 。
二、减少压力,减少压力可让我们的身心放松下来 。反省我们生活中的错误,看看是什么正在为我们带来烦扰 。思索一下我们的头脑里到底在想什么
三、增强精力和集中注意力,让我们做起事情来更投入 。
四、冥想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不知您是否体会得到,我们中大多数人其实都很难真正和自己相处 。当冥想时我们可以真正学会享受独处的快乐 。使你可以享受目前这个时刻
五、使身体和精神重获活力
六、减少衰退,延缓衰老
七、增加活力和生命力
八、使感觉敏锐和清晰
九、使思维清晰、平静
十、增加脑血流35%以上
十一、使血压更正常
十二、改善增强免疫系统
十三、有效的精神和神经的滋补品
十四、平衡激素的分泌
十五、增加创造力
十六、获得内在的平静和快乐
十七、意识到自己的宇宙
在正式开始冥想的学习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这样一个概念 。何为三昧(samadhi) 。在八支瑜伽中,三昧是瑜伽最高阶段 。根据著名的瑜伽典籍《博伽梵歌》记载,当一个人由于练习瑜伽而使心灵完全脱离物质性的心理活动时,这样一种至善状态就叫做入定或三摩地(samadhi) 。
在这个概念里出现了“脱离物质性心理活动”这个词 。对于这个名称怎么理解呢?我们要从两个方面看它 。
一是不要把工作的目的当做对工作成果的依附 。很多人在工作开始前就满怀对工作成果的渴望 。这就引发了他种种的不快乐的根源,比如在工作开始前害怕工作后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工作完成后真的没有达成自己的预期愿望 。害怕失去已得到的成果 。工作成果真的失去了 。甚至真的成功得完成了工作,又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等等 。这些对结果的过度关注造成了对过程的忽视,并且使人感到重重压力 。当我们从这个对结果的依附状态脱离出来,做完全应该作的,认真的关注每时每刻的过程,让每分钟充实的度过 。幸福和快乐就会来到我们身边 。我们可以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物质性活动 。
二是对物质三态的超越 。瑜伽认为,物质自然有三形态:善良态,激情态和愚昧态 。“当永恒的生物跟自然接触时,他就受到这些形态的制约”(《博伽梵歌》第十四章第五颂) 。这些形态在任何时刻总有一种占主导地位 。大家可能会感到奇怪,愚昧和激情会让人失去理性当然要超越,可为什么还要超越善良呢?在《博伽梵歌》第十四章第六颂中有这样的解释“善良状态比其他状态更纯洁,它把人从一切罪恶报应中解脱出来 。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们培育,发展智慧,但他们却受到幸福这一概念的制约 。”换句话说,处于善良状态的人仍然只对自己的幸福感兴趣 。这仍然会成为练习者不快乐的根源 。比如说母爱,这是人们公认的世间无私的爱,可是这种爱大部分仍然处于善良态,这就造成了当孩子结婚成家后,母亲由于失落感而将一种怨恨放在了儿媳或女婿身上,造成了亘古以来无法调和的微妙家庭关系 。再比方说,你在公交车上为一位老人让坐,可老人落坐后并没有对你表示感谢,这时很多朋友心里可能就会有些不开心 。这些都是处于善良态的原因 。因为你关心自己仍然多过关注事情本身 。通过不断地瑜伽练习这种情况会不断好转 。只有对自己的快乐幸福不感兴趣的人才能够真正幸福快乐 。这个看似难以理解的道理,对于真正的瑜伽者是合乎逻辑和容易理解的 。那什么样的状态可以说明一个人超脱了物质自然界的三种状态呢?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