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药≠禁药!李娜被逼退役报道摆乌龙


昨天,李娜在2013美网女单首轮以2比0轻松战胜加沃尔索娃,晋级第二轮 。场内波澜不惊,但场外美国《纽约时报》刊登的一篇李娜专访被网络转载后却引发轩然大波,《纽约时报》披露李娜2002年退役的一大原因是被教练逼迫服用类固醇药物 。成都商报采访人员经过采访发现,《纽约时报》的信息源来自李娜自传《独自上场》,但自传中提到的不是类固醇药物,而是“有激素的药” 。专业人士在接受成都商报采访时表示,类固醇和激素不能划等号,类固醇只是激素的一种 。

美国《纽约时报》刊登的这篇李娜专访发表于8月22日,昨天经网络转载后引发轩然大波,因为里面提到了李娜2002年退役的原因之一竟然是教练强迫他服用一种类固醇类的药物 。《纽约时报》的专访报道称:“那年的一天早晨,没有告诉任何教练,李娜溜出了国家训练中心 。为免引人怀疑,她只携带了一个装着必需品的小包 。在宿舍的书桌上她留下一封信,告诉网球的上级主管她要求提前退役 。信中并未细说退役的理由:繁重的训练让她身体透支,教练粗暴地压制她与一名名叫姜山的男队员的恋爱,主教练强迫她违背医嘱,服用类固醇药物参赛,使她药物过敏,虚弱不堪 。”
李娜2011年夺得法网冠军一战成名,之后各路媒体大篇幅的报道中,不少提到她2002年退役的故事,但提及的退役原因中并未有教练强迫其服禁药的细节,只是她与主管教练余丽桥存在分歧,常闹矛盾 。任何运动员与禁药放在一起,都是震动的新闻,何况这名运动员还是李娜 。《纽约时报》的这篇专访引发网友热议,很多网友都在关心,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纽约时报》的这篇专访出自名为布鲁克·拉尔默的采访人员,他曾多次撰写有关李娜的报道 。但这篇专访有关服用类固醇药物的话并非是李娜的直接引语 。为了求证真相,成都商报采访人员昨日联系上布鲁克·拉尔默,他表示信息源来自于李娜的自传《独自上场》,“自传里面对此有更详尽的叙述 。”
成都商报采访人员随后在李娜自传《独自上场》中看到了相关文字:“2002年亚运会之前,由于长久的压力和心情抑郁,我的生理期忽然开始紊乱 。医生说是内分泌失调 。这个问题有个很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吃有激素的药,但我对这种药过敏,队医也束手无策了 。身体是这么个状况,训练就上不了量,运动员加不了运动量,就没办法在赛场上拼 。那是在2002年5月和6月份的北京,我们正为2002年釜山亚运会备战,网球管理中心从外面请了一位医生来给我看病,就这位医生说了句真话,他说:‘她的身体状况真的不理想 。’当时的领导为了让我去打亚运会,表示‘你只管给她打针就行了’ 。这话听得我毛骨悚然,我才20岁,就算是热爱网球,也不能因为网球毁了自己一生的健康和幸福吧 。我的第一反应是打电话向妈妈求助 。我妈妈爱女心切,一听这个状况,马上说:‘我们不打了,身体是一辈子的 。’许多年后我仍然记得妈妈话语里透出的坚定 。那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千斤重担卸了下来,满心都是回家的冲动 。”

李娜的自传并未提到“类固醇”,而是“有激素的药”,但《纽约时报》的专访报道用的是类固醇的英文单词steroid 。类固醇和有激素的药到底是不是一种东西?昨天,成都商报采访人员就此采访了运动界的专业人士 。该专业人士表示,“这两种东西不能划等号,类固醇是激素的一种,类固醇一般用于促进肌肉生长和增强肌肉爆发力,这些类固醇都属于禁药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