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在高速上跑了两三个小时,有必要停车打开发动机盖散热吗?

有“妈妈觉得你冷”的冷; 有“业主感受到发动机的热度”的热度 。
有人在高速上行驶,每隔一定距离,就到服务区停车,打开引擎室盖子散热 。我认为在服务区休息是必要的,休息的应该是人而不是车 。机器不知道疲劳,不要用人的主观推测机器 。发动机不需要你特意“防热” 。相反,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工作温度有助于减少发动机的磨损 。因此,出租车发动机的寿命往往比私家车更长 。
汽车冷却系统完全可以保证发动机长时间运转
已知发动机的作用是将燃料能量转换为动能,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发动机高速运转时,气缸内的平均温度可以达到1000到2500 。由于内燃机的技术限制,这种发热现象不可避免 。如果这些热量不能散发,发动机会发生零件膨胀、强度降低、润滑性能降低等不良情况 。正因为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很多人担心车子连续开了几个小时后,发动机温度越来越高,会不会坏了崩溃 。其实大家担心的问题工程师早在发动机的开发阶段就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考虑 。因此,它拥有发动机上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冷却系统 。
冷却系统的好处是可以动态平衡发动机的发热和散热速度,并将温度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不会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而上升,也不会随着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减少而下降 。这是典型的“强制循环水冷系统”的设计 。
看“强制”这个词应该就知道了,这个系统并不是被动地向发动机散热,而是主动的 。它由水泵、散热器、冷却风扇、恒温器、冷却液、冷却水路等部件构成,通过冷却液吸收发动机的热量,流入散热器进行空冷冷却,然后再次返回发动机进行吸热,是往复循环的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冷却过程的速度和效率是恒定的,会根据发动机的需要自动调整 。通俗地说,发动机越热冷却速度越快,总是能保持恒温 。因此,理论上无论发动机连续运转多少小时,都不会因温度失控的问题而损坏 。
先进的冷却系统聪明到可以预判司机的意图 以前的旧车泵、恒温器、散热风扇的效率调节都是由纯物理方式控制的,所以还没那么智能 。我们开的车已经大量运用了传感器和电子控制技术,但计算机可以根据司机的驾驶意图积极地提前改变泵、恒温器和风扇的工作状态,在极短的时间内自由调整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
例如,当我们高速d档匀速运行时,计算机倾向于偏向经济散热策略,保持发动机尽可能高的温度,而不引起爆震,从而确保良好的热效率 。此时,积极降低散热性能,降低泵压力、恒温器开度、风扇转速等参数 。
再举一个例子,突然想超车,或者想跳着自己和别人赛车时,如果你换挡踩油门,电脑马上就会做出“发动机即将高负荷运转”的判断 。因此,积极主动地开启冷却系统,增加喷射量,为发动机创造安全的温度环境,使其在下一秒顺利失控 。这就是当今汽车冷却系统的自主预判能力 。
恰恰相反,高速行驶时发动机散热更好 高速时发动机散热更好,这似乎有点违背常识,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高速时变速器停留在高级位置,所以发动机转速反而不太高 。车速为120km/h时,发动机几乎达到2,000转以上 。此时,发动机处于低转速高负荷的状态 。熟悉发动机理论的人都知道,低转速高负荷是内燃机最“舒适”的工作状态,热效率也很高,所以此时没有强烈的散热需求 。相反,在市区低速档频繁超车,发动机总是在高转速、低负荷的情况下运行,热效率低,反而对散热性要求高 。
第二,高速行驶时,大量的自然风从前格栅流入,散热器安装在格栅后面 。这场强风将大大提高散热速度 。如果不是很热,或者车速足够快,电脑可以切断风扇的供电,只靠自然风就可以充分用于散热 。所以说高速行驶时比低速和怠速时散热更好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