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授秘笈平安过秋天

人们从骄阳似火、酷热难耐的盛夏,走进了秋高气爽的秋季 。解放军302医院营养学研究员陈仁惇说,此时的气候变幻莫测,昼夜温差悬殊,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 。他建议:人们只要从多方面加以防范,注意养生,就能平安无事地度过“多事之秋” 。
■盲目进补反而会引病上身
秋天气候凉爽,人们因“疰夏”所致的身体消瘦逐渐恢复,味觉增强,人体食欲大增,因此,往往自觉和不自觉地开始“贴秋膘”,此法为民间养生习俗之一 。在秋天,虽然可以“贴秋膘”,但鱼、肉也不能吃得太多,尤其不能大吃肥肉,以免血脂升高,诱导冠心病和癌症 。
如果某些食物摄取过多,会发生一系列疾病,如摄取过多的脂肪会发生肥胖,能诱导冠心病和乳腺癌、宫颈癌;摄取过多的食盐,会诱导高血压 。大量临床实例告诫人们,秋季如不注意进补的原则、方法和补品的选择,盲目“乱补”,不但于健康无益,反而可能致病 。
■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立秋后,气候逐渐干燥,气温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减小,人的皮肤黏膜水分蒸发加速,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唇干、咽痛、头痛、手足心热等现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秋燥症 。陈教授建议,秋季每日水的摄入量应达到2000毫升,以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防止皮肤干裂、邪火上侵 。
进入秋季应多吃豆类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腻厚味,并尽可能少食用葱、姜、蒜、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烧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物,起到清火解毒的功效 。蔬菜应选择新鲜汁多的萝卜、黄瓜、冬瓜、西红柿等 。水果应食用养阴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广柑、椰子汁 。
■秋季肠胃差,小心拉肚子
早秋季节,气温仍然较高,是蚊蝇滋生和病菌繁殖的最佳时期,食物极易腐败变质 。兼之人体胃肠功能经盛夏消磨,处于一年四季中的低谷期,饮食稍有不慎,即可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冰箱性肠炎等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卫生部最新的调查统计数字显示,8月份,我国细菌性痢疾患者增加了9万多,所以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食品污染,把住“病从口入”关 。不吃生的、腐败的和未煮熟的食物,尽量少吃海鲜类食品;吃水果等生冷食物时要清洗消毒;家中吃剩的食品,下餐再吃时一定要充分加热煮透;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
■警惕秋季抑郁症偷袭
秋季,人们的情绪通常不太稳定,心情烦躁,因此,要注意精神调养,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内心宁静 。秋季气温变化不定,冷暖交替,给人的生理、心理带来一定影响,尤其是万物开始萧条,人们在草枯叶落、花木凋零中情感容易悲伤,如再遇上不顺心的事,极易诱发消沉的心绪 。
临床中也发现,秋冬季节也是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等症易高发的季节,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注意心理上的调适,正确把握自己,学会自行解脱,保持心情舒畅;可与亲朋好友走出户外,参加如郊游、登高赏景等有意义的活动,也可参与一些有趣的体育活动,以丰富生活的内容 。
■保持室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清新度
秋季适当早起,可以预防脑血栓的发病 。秋季气候干燥,容易导致口干咽燥、便秘等症,所以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夜间睡觉要关好门窗,入睡后腹部要盖一些衣被,以防腹部受凉,诱发感冒、腹泻 。要注意室内通风 。由于秋季气温下降,不少人家关门闭窗,以保室内温度,这样做可能使室内污染严重,造成上呼吸道疾患以及头痛、头晕、鼻窦不适、畏光、流涕、恶心和胸闷等症状 。因此,不宜终日闭户,天凉也要多开窗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不要在居室内吸烟,以减少污染,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厨房最好安装排风扇,使油烟及时排出室外 。庭院、室内可养些花草,勤洒水,以调节室内湿度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