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宝宝语言发育的五个误区

误区一: 认为宝宝听不懂就很少与他交流,结果影响了他的语言发育
刚出生的孩子,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宝宝,饿了吧!这是奶”等等,时间一长,这些语言信息就储存在了他的脑子里 。随着他的智力发育,再经过多次的语言重复,他就明白,原来妈妈是这样的;肚子饿了,吃了奶就不饿了等等 。到了1岁,他自然随着大人反复的重复爸爸、妈妈,他也就会叫“爸爸,妈妈”了,当有人对他说:“宝宝,你的球呢?”他会转身去找,说明他已经明白了话的意思,慢慢地就促进了他的语言发育 。

影响宝宝语言发育的五个误区

文章插图
误区二: 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延缓了宝宝的语言发展
当宝宝已经明白成人的话以后,而他还不会说出来,如果说宝宝指着水瓶,大人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其实这种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倒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别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图,要求达到了,当然不用被迫说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如果当宝宝想喝水时,你不明白他的意图或者故意装作听不懂,宝宝就会努力让你明白他的意思,试着去说“水”,慢慢地他就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了 。也许仅仅一个字或者一句,你就应该鼓励他,因为这是不小的进步 。但是一定要掌握好不解其意的尺度,掌握不好会影响宝宝正常表达自己的要求 。
误区三: 经常用儿语和宝宝说话,从而影响宝宝说完整的话
儿童语言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性,一般都是经历单一词句、多个词句、完整句子这三个阶段,父母要了解孩子的这一规律,不能迁就他,应恰当地引导孩子向更高的语言阶段发展 。
1岁左右的宝宝,语言处于单一词句阶段 。宝宝经常发出一些重叠的音,如“抱抱”、“饭饭”、“打打”,结合身体动作表情来表达他的愿望,如说抱抱时,就张开又臂面向妈妈,表示要妈妈抱 。到了1岁半,孩子能用二三个词组合在一起来表达意思,这就进入了多个词句时期 。如“吃饭饭”、“妈妈抱”等 。快到2岁时,一般会简单句,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说出“妈妈抱宝宝”,“宝宝吃饭饭”等 。在这些发展阶段中,孩子用小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有些家长却认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跟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
因此,不管孩子怎样说话,父母都应该用正确的语言来回答他提出的问题,并用标准的话语来纠正孩子的话,这样就可以通过父母的正确语言示范,宝宝能较早学会说完整的句子 。
误区四: 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从而造成宝宝发音不准确
刚学会说话的宝宝虽然基本上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是有很多宝宝还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等等,这是因为小儿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还不能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造成的 。如在发“吃”、“狮”的音时,舌向上卷,呈勺状,有种悬空感,而小宝宝不会做这种动作,就把舌头放平了,于是错音就出来了 。对于这种情况,父母不要学孩子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和宝宝说话,时间长了,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发音就逐渐正确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