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变的肌肉训练法

许多健美爱好者在取得一定进步后,会苦恼地发现训练陷入了停滞,想进一步提高体格水平变得很困难 。一些较高水平的人有时也自我安慰:“已经练到极限了!”真是这样吗?不!关键是你必须根据训练情况做出相应的变化,迫使肌肉为了适应变化而增长 。正像前辈阿诺所说:“肌肉本身不会增长,你得逼迫它增长 。”

善变的肌肉训练法

文章插图
以下就是关于训练变化的策略,你不妨酌情采用,以使体格发展达到更高水平 。
一、尽力提高训练重量,打破原有极限
在训练中我发现许多已具一定水平者常年不提高极限负重量,卧推大多在120公斤左右停滞不前 。他们并不是不能提高负重量,而是想一下提高很多,以致过度加重损害了自信心,自认到了极限 。
训练负重达一定水准后,对关节、韧带的要求很高,想一下增加5~10公斤负荷是不符合实际的 。而两边只加上0.5~1公斤左右的小铃片,不是不屑一顾,就觉得有损虚荣心 。其实恰恰是这些不起眼的小铃片才能让你不断打破原有极限,取得切实的进步 。训练证明,采用这种积少成多的方法,3~4个月卧推重量即可提高5~10公斤 。按最低水准,一年提高10公斤左右,3年就能提高30公斤,显然,肌肉围度也会增加很多 。如果你拒绝这种做法,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说你就浪费了3年时间 。
二、采用多种发力方式
除了变化极限负重量外,发力方式的改变也能提高训练效果 。
大多数训练者采用的是有节奏的发力方式,时间长了肌肉就会产生适应性 。为了避免这种负效应,应在训练中有意识地变化发力方式 。
1.还原时采用控制法,速度较缓慢,使目标肌保持紧张状态 。还原到位后以爆发力推起,速度要快 。采用这种方法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负荷在极限重量的85%左右 。极限负荷时不要采用这种方法,以免无谓受伤 。
2.全程流畅的发力方式 。在动作的两个端点均不做过多停留,全程动作让人感觉非常流畅,动作速度较快,幅度近似全程动作,但并不要求达到最大幅度 。这种发力方式的好处是取消了还原时肌肉的”喘息“机会,整个动作过程肌肉都保持完全紧张,增加了训练强度 。
3.变速法 。在一组动作的前半程采取普通的节奏,后半程突然加速,变为爆发式发力 。也可前半程用快速爆发式,后半程用慢速控制式 。这种变速法对肌肉刺激较大,增力效果尤为明显 。
三、把位和站距的变化
把位指握法和握距 。握法包括正握、反握和锁握,握距指两手间的距离 。
把位的变化可多角度刺激目标肌,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比如,弯举时较宽握距对肱二头肌的外束刺激较大,窄于肩宽的握距对内束刺激更好;划船练习,正握对上背和中背刺激效果好,反握对背阔肌下缘刺激更佳 。在杠铃重量较大难以握牢时,用握力带麻烦,可采取锁握(一手掌心向内,一手掌心向外)方式 。把位的变化一般用于引体向上、滑轮下拉及弯举;杠铃划船类动作的变化不但能使目标肌均衡发展,对肌肉形块的塑造也有很好的作用 。
站距的变化主要是指深蹲,有宽距(大于肩宽)、窄距和并腿三种 。脚尖可向前、向外,向前对股直肌、股外肌刺激效果好,向外可强化刺激股薄肌、长收肌等内侧肌肉 。
大多数人习惯于一种站位,但在深蹲训练中这样做不够,只有有意识地变化站距,才能取得多种效果 。
为了刺激到大腿内侧的耻骨肌、股薄肌、长收肌等,使大腿肌协调发展,应刻意采用脚尖外撇的宽站位 。这些部位在常态深蹲中受到的刺激作用小,一般都是训练者的薄弱部位,影响大腿形状的改善和力量的提高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