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治疗近视别走误区

暑期是治疗近视、配镜的高峰,在市场巨大需求的驱使下,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治疗假性近视”、“验光配镜”的门店 。其治疗标准、验光正确与否都值得考证 。专家提醒,治疗近视别偏离理性防治的轨道,注意以下四大误区 。

暑期治疗近视别走误区

文章插图
误区一:近视眼=不正常
近视的本质相当于照相机聚焦模糊,是因为镜头(角膜及晶状体)、底片(视网膜)等各种组件的光学不平衡而呈现的近视屈光状态 。当我们的眼光落在数轴上时,会发现,零只是长长数轴上最偶然的情况 。这一普遍性的原理也体现在人眼的屈光状态上,负(近视)或者正(远视)的几率要大于正视(0) 。因此,在现代社会,人类有理由说,近视是正常状态 。轻度近视,中高度近视,如果不合并眼底异常,矫正远视力亦在1.0以上,不能认为是“有病” 。
提醒:人对屈光度的要求是动态的 。
人类对自身屈光状态的要求,是随年龄而演变的,如小于18岁时,+2.50ds~+1.50ds可能较好,在18~30岁阶段,则以+0.75ds~+0.50ds为佳 。向近视过渡是自然的要求,比如到55~70岁,以轻度近视-2.25ds~-1.50ds为好,70岁以上则最好为-3.0ds的近视 。
误区二:孩子还小=假性近视
流传甚广的“假性近视眼”概念,仍为很多人所接受 。家长在听到自己孩子为近视时常常脱口而出:“是假性还是真性?”甚至许多眼科医生,也为自己的孩子“假性近视”而苦恼 。许多人相信“近视眼有真假之分”,“假性近视是可逆或早期阶段” 。
提醒:判别近视必须以验光为准 。
所谓假性近视眼只占青少年近视中的一个非常小的比率(可能不超过3%):是一种近视现象,本质上不是近视眼 。
举个例子:一个5岁男孩,被诊断为“150度假性近视”,视力只有“0.6”,经过1年“治疗”,摘掉了眼镜,视力恢复到1.0,家长称“假性近视已好”,本人曾给予客观验光,结果证实是100度远视,根本就不是近视 。另一例13岁女孩“400度近视中100度为‘假性近视’,300度为真性近视,‘治疗’后假性近视减轻50度,戴镜只要350度了 。裸眼视力由0.1提高到0.2度” 。事实上裸眼远视力的这种“提高”根本不能说明任何“进步”,经检查,真正的度数是425度球镜联合50度散光,并没有“治疗好转” 。
其实,在美国和欧洲,“假性近视眼”的概念并没有很多人问津 。
误区三:早戴眼镜=促使近视加深
有些家长抱着“早戴眼镜越戴越近”等陈旧观念,毫无根据地拒绝为孩子配镜矫正 。这一认识甚至比“假性近视”更难改变 。科学而言,应该是根据验光的结果,结合视力要求、眼位、眼肌运动、是否有弱视等综合考虑配镜处方 。比如低度近视者,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0.6、矫正视力达1.0或以上,不必配镜矫正 。如果裸眼视力0.6以下,看远时不能看清目标,或对远视力有较高要求,则需要配镜 。中、高度近视者,配戴合适的眼镜会改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所要的视觉质量 。
提醒:首次验光配镜者宜到医院眼科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 。
在配镜之前,第一件事是接受验光师的验光 。只有明确眼的屈光状态,才能给予合适的镜片 。成人以自然瞳孔接受主觉验光为多,经过眼科医生或验光师的插片,找到最佳的镜片度数 。虽然电脑验光以速度快见长,散瞳后的电脑验光准确性亦有提高,但不宜直接作为眼镜的度数 。
误区四:激光手术可一打“了”之
从美国fda批准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正近视以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进步之迅猛是前所未有的 。国内大众心理表现为两个极端:第一种是神化手术效果,近视激光手术“一了百了” 。事实上当前的激光手术尚未到尽善尽美的地步,特别是高度数比如1200度以上的矫正,其预测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显著下降 。而且对于病理性近视眼,手术要求仅仅是为了看视力表的远视力得到提高,却漠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激光仅仅是光学矫正,并不能对眼底的既有异常带来帮助 。另一对立的观念是完全否定近视激光手术,即所谓“治标不治本”,无视另一事实:对于低中度近视而言,十多年实践已证明激光手术效果确实、稳定而且可靠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