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下半场,什么将成为新的竞争点?


新能源汽车下半场,什么将成为新的竞争点?

文章插图
2021年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大爆发之势 。
乘联会9月数据显示 , 比亚迪、特斯拉中国、上汽通用五菱、上汽乘用车、广汽埃安、长城汽车、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八家新能源汽车厂商批发销量突破万辆 。而中汽协数据则显示 , 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均超过35万辆 , 市场渗透率达17.3% 。
【新能源汽车下半场,什么将成为新的竞争点?】这些数据的背后 , 不仅是新能源汽车厂商迎来了爆发期 , 其背后的整条生产链也正迎来新的机遇 。从上游材料端、中游核心装置部件 , 再到下游整车端 , 每个环节的零部件 , 尤其是“三电技术” , 几乎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件 , 更是各大厂商竞争的重点 。
然而事实上 , 新能源汽车的零件运输一直是这条新赛道的一大难点 。这些关键零部件庞杂多样 , 背后的供应商也往往不同 , 如何保证这些至关重要的零部件顺利抵达产业链 , 并减少整个过程中的成本损耗 , 一度令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商困扰……
占生产成本4成的零部件 , 困于“运输”
如果你对汽车行业稍有了解 , 或许对其产业链条并不陌生 。
事实上 , 新能源汽车尽管是汽车行业的新赛道 , 但其产业链条与传统汽车行业结构类似 , 主要由原材料、零部件、整车和后市场服务四大部分组成 , 包括上游锂电池及电机等的原材料 , 中游三电零部件(电机、电控、电池) , 及下游整车制造、充电运营四个环节 。其中 , 中游产业链最长、价值量最大 。
这几年间 ,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先是实现了动力电池在全球市场上的逆袭 , 随后又基本实现了国内驱动电机的自给自足 。至于电控 , 尽管目前由于芯片国产化的道路仍然艰难 , 厂商们高度依赖进口 , 但国内企业的探索步伐也逐渐迈开 。
正因主要零部件的完善 , 国内新能源车产业链正快速地走向降本增效 , 动力电池成本持续降低 , 续航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
然而 , 这些重要零部件的运输条件 , 却仍然是新能源汽车厂商的“老大难”问题 。毕竟 , 占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成本40%的“三电”(电池、电机和电控) , 在运输方面面临着不同的困境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