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魅蓝品牌 魅族或许将重启“魅蓝”品牌


重启魅蓝品牌 魅族或许将重启“魅蓝”品牌

文章插图
时隔1269天 , 魅族重启了魅蓝手机品牌 。
“一千多个日夜整装待发 , 青年良品终得拔锚启航 , 魅蓝回归 , 敬请期待” , 9月10日魅蓝科技发布了这条微博 , 获得了魅族科技官方微博的转发 , 正式宣告阔别近三年半的“魅蓝手机”正式回归 。
作为魅族当年主打性价比的子品牌 , 魅蓝科技也曾在国内手机市场叱咤风云 , 可惜最后惨淡退场 。在手机市场成为红海的当下 , 魅蓝品牌再度回归对于现在的魅族意味着什么?魅蓝能够给魅族带来新的机会吗?
魅蓝为什么会被取消?2014年12月23日 , 魅族科技正式发布了一款全新的子品牌——魅蓝 。
被魅族寄予厚望的魅蓝手机 , 凭借着高性价比以及不错的产品设计 , 成为了魅族销量的生力军 , 虽然距离华为小米OV还有很大的差距 , 但是也开始表现出了上升的趋势 。
魅蓝的诞生也意味着也意味着魅族科技不再专注“小而美” , 而是选择了一条已经被验证过的路线——模仿OPPO、Vivo , 使用机海战术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压缩产品成本 , 用来自线下的高溢价取得更高的利润 。
2016年 , 魅族一口气发布了14款手机 , 包括Pro 6、Pro 6 Plus、MX6、U10、U20、魅蓝MAX、魅蓝Note 3、魅蓝E等 , 就算是在2017年手机市场整体遇冷的情况下 , 魅族手机也保持了近2000万台的出货量 。
可以说 , 当时魅族的机海战术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 花样繁多的邀请函、变成演唱会的发布会以及让人眼花的机海战术 , 成为了当时许多媒体及消费者对魅族的最直观印象 。魅蓝品牌创始人李楠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曾表示:“魅族的机海战术主要有两个重要作用——维持市场热度和测试各种可能性 。”
对于当时的魅族来说 , 魅族魅蓝双品牌运营带来的是资源紧缺 , 面对SOC巨头高通的霸王条款 , 魅族最终选择了联发科 , 但是因为旗舰机型搭配低性能芯片 , 导致消费者不买账 , 再加上机海战术用力过猛 , 最终将魅族拖入泥潭 。
根据一位参与过魅族运营的知情人士声称 , 魅族定销量目标时并未考虑到品牌、产品力等因素 , 制定的销量目标“非常离谱” , 这导致一些新机型往往很难达到预定销售目标 。一个例子就是大规模加量生产的魅族Pro 7——黄章此前曾对外透露称 , Pro 7“生产的手机数量超出了销售量” 。
盲目加量推高成本 , 却又无法达到预定销售目标 , 这是魅族出现亏损的根源 , 管理层的动荡则是这一决策失误后的连锁反应 , 魅族创始人黄章在2017年年会上表示:“新的一年 , 将回归初心 , 回归产品 , 追求我们的热爱 , 打造我们的梦想机” , 在这一背景之下 , 魅族魅蓝两个品牌完成了合并 。
魅族现在情况怎么样?2017年 , 魅族创始人黄章回归后 , 选择砍掉了魅族大多数独立品牌 , 此前的Pro系列、MX系列、魅蓝数字及Note系列均被合并在魅族周年系列品牌下 。黄章为这个品牌画下了“中高端”的未来蓝图 , 不再追求机海战术 。2019年 , 魅族仅发布了四款16系列机型 , 2020年的17系列同样如此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