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其一
唐代: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 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 , 会向瑶台月下逢 。
译文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 , 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 , 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
如此天姿国色 , 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 , 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
杨贵妃
赏析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 , 这组诗共三首 。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春天的一日 , 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 。李白奉诏进宫 , 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本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
诗人首先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 。”“想”即像 。“花”指牡丹花 。读解这一句 , 是可以双解的 , 或者说 , 看见天边的云彩就想起杨贵妃的衣裳 , 看见娇嫩的牡丹花儿就不由得想起杨贵妃的容颜 。诗人通过“云”与“衣裳” , “花”与“容”的相似性 , 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 , 描写了杨贵妃衣着的绚丽轻盈 , 容颜的娇嫩可人 。也可以理解成衣裳像云彩一样轻盈 , 容颜像花儿一样美丽可人 。无论那种解读 , 诗人都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联想方法 , 形象而生动地描写了杨贵妃的富贵及其容颜之美 。
接着写道:“春风拂槛露华浓 。”“拂”即轻轻擦过 。“槛”即花圃的围栏 。“华”通“花” 意思是说 , 春风吹拂栏杆 , 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春风”一词具有双重意义 , 一是写自然环境之美 , 春天的风和煦的 , 暖暖的;二是暗示杨贵妃受到皇帝的恩宠 , 正是春风得意之时 。这一句表面描写了环境之美 , 其实暗示了杨贵妃春风得意状态 。特别是诗人抓住了杨贵妃那似如花儿上沾满了露水一样泽润容颜来突出了内心的骄人之态 。可以说 , 诗人在比喻中兼有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 放大了杨贵妃的娇态与大红大紫(“华浓”)的美艳 。
第三句写道:“若非群玉山头见 。”“群玉”即山名 。“群玉山”指神话中的仙山 。出自《穆天子传》(又名《周王游行》 , 作者不详 , 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 记载周穆王巡游之事的著作) , 书中说 , “群玉山”是西王母住的地方 。这里以西王母居处来指代仙界 , 诗人借此暗寓杨贵妃美貌似天仙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 , 如此天姿国色似如天仙的女人 , 如果不在“群玉山头”见到你是见不到的这样的美人的 。诗人把杨贵妃比作天仙 。天仙美 , 本身就是朦胧之美 , 这样 , 给人留下了审美想象的空间 。这一句是在上面把杨贵妃的玉颜比作花儿而的过渡到写人的整体 。此时的杨贵妃真有飘飘欲仙之美 。
最后写道:“会向瑶台月下逢 。”“会向”即应在 。“瑶台”也是西王母的居处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 , 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 , 才能相逢 。这一句还是写杨贵妃是天仙 。这一句与上一句是相互联系起来的 , 一个是“见” , 一个是“逢” , 都有相遇的意思 。二者之前用“若非”与“会向”相连 , 即“若非……会向”即是“不是……就是”之意 。也就是说 , 杨贵妃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 , 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相逢的神女 。玉山、瑶台、月色 , 一色素淡的字眼 , 映衬花容人面 , 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 , 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 。与此同时 , 诗人又不露痕迹 , 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 , 真是精妙至极转载于古诗文网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愎是什么意思 刚愎自用的意思和解释
- 董明珠22岁秘书曾是mcn签约红人:22岁女秘书火了!被董明珠看作格力接班人,她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 高粱饴为什么突然火了
- 除了华为可以三年不卡顿 华为手机三年不卡顿
- 红豆是什么豆
- hr是什么意思
- 为什么好马不吃回头草
- 及时止损,过犹不及什么意思
- 宣统皇帝和光绪什么关系
- 有山皆图画下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