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2个好方法 一个好的方法


还有2个好方法 一个好的方法

文章插图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很庆幸我家大宝二宝都不是别人眼里的“熊”孩子 。不过一个亲戚家倒是有个不折不扣的“熊”娃,据亲戚说,她现在只要一看到孩子干的一些糟心事都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塞回肚子里去:
过年一家人忙着打牌时,熊孩子偷偷把一桌人的手机拿去扔“茅坑”了,理由竟是“他想看看茅坑里面是什么样的,于是打开了手机相机去拍摄”;
刚刚洗完澡就跑到泥巴坑里“涂鸦”,顺带还叫上了弟弟妹妹一起,把他拉起来的时候,他委屈地哭了半小时;
去餐厅吃饭,说好了保持安静,结果还没两分钟分贝越来越高,甚至兴奋地爬到桌子上“表演”起来,拉下来的时候还“鬼哭狼嚎”不依不饶,周围人投来嫌弃的眼神至今难忘…… 。
熊孩子之所以“熊”,只是他刚好发展到了自我中心,这个阶段的他们经常是“只看见了自己、没看见别人,没有建立起规则” 。基本上每个孩子都要经历从发展自我到自我中心,再到适应社会的这些个阶段 。
家长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2-3岁的孩子经常把这是“我的、我要”之类等以自我为中心的字词挂在嘴边,其实这就是他们发现自我后开始体验“自我中心”的阶段 。
“熊孩子”最难带的地方在于“他总觉得世界是围绕他一个人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打破他的这种思想、培养出一个有规则的孩子呢?结合自身养育经验得出了如下结论,希望能给“熊孩子”的家长一点参考意见 。
让“熊孩子”变得有规矩,方法一:建立规则意识假如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吵闹,你一脸严厉地呵斥他“安静,我不是让你不准大吵大闹吗?你再这样就别想妈妈再带你出去玩了!”孩子肯定会因为害怕而有所收敛,严厉喝斥孩子的家长,化身为不可挑战的权威人物,孩子就算是有不服,也只能乖乖把自我藏起来 。
不过下一次一旦你不在,孩子立马会恢复原样,甚至会表现得更糟,而且这样的强制性手段用多了、用久了、孩子藏起来的自我会越来越少,孩子的天真就是这么失去的 。
建立规则意识
规则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没有权威,只有共同执行者,先认同才遵守 。家长一定要明白:一旦给孩子成功植入了规则意识,就如同激活了他的正向功能一样,孩子自己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还表现出一副“我做主、我乐意”的样子 。
让孩子知道规则带来的好处和后果
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要遵守这个规则?遵守规则有啥好处?不遵守规则又有什么后果?这时候家长就需要让孩子自己心领神会:
有次带孩子去游乐园,孩子嫌弃排队麻烦,有次我就故意让他去插队,结果他插队之后很多小朋友又插在了他的前面 。当时他一脸委屈的看我,我告诉他:
“你委屈啥啊?不是你带头插队的吗?游乐园制定了排队的规则就是为了保证每个小朋友都能玩,要是不遵守规则,你能挤掉比你小的,可比你个头大的你能挤掉吗?就像刚才那样,说不定你还要等得更久,这就是规则的重要性 。”
孩子若有所思地想了想,后来对于我说的规则一词他似乎更加理解了 。根据生活举例给孩子讲透规则的利弊才是正儿八经的内化规则,否则孩子只知道遵守、不知道为何遵守很容易变成规规矩矩的死脑筋,这就违背我们教育的初衷了 。
培养规则意识不是让孩子臣服于规则,而是让他懂得遵守规则是为了更自由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