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小故事

小学品德与社会有关的教学叙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感悟梁才办事处第三小学李艳芳记得前几年,我撰写的论文《小学社会教学法之我见》曾获得过区级一等奖 。时隔几年,教育形式和教材都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当然教学方法也得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本学期开始,我被安排教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原想,这样的“小科”肯定是枯燥无味,无非是照本宣科罢了,不曾想,几节课下来,竟让我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同时也有了一些困惑,促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认真审视这一门课 。作为一线教师我队任教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感到的困惑主要集中在这样两点:一是我们如何看待品德与社会课程?二是我们如何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新课程品德与社会教材是把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与科学启蒙、社会活动等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相结合,是一门重要的综合课程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化,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其更贴近儿童的生活,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针对这一课程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把课堂与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转变观念,丰富课堂以前的思想品德课是严肃而认真的,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一切以教为中心,学生头脑里形成的都是空洞的理论 。而今天,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师必须彻底转变课堂观念,课堂必须植根于生活体验,以此为载体,创设出学生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是我把课堂开放给了学生,让学生在感知书本内容的同时,强调让他们走出去,亲身体验,然后再与课堂相结合,这样,就为学生搭建了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云梯 。比如说:我在教学《集体的力量》一课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体验,三年级曾经在学校组织的拔河比赛中战胜四年级学生,取得了中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抓住这一事例,引导学生畅谈一下取得好成绩的原因,使学生很快体会到成绩的取得,是靠集体的力量,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伟大的 。这样,学生们学的有兴致,记得牢,加上亲身体验,加强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养成 。二、深化课堂,规范意识以前的思想品德课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知道了我们的祖国是伟大的,要热爱祖国,但不知如何去热爱;明白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互相团结,但真正在一起了又不知怎样做了,经常弄出一些矛盾来 。这就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行为的巩固,也就是说忽略生活体验造成的影响 。新的品德与社会课恰恰针对这一弊端,进行了改变:新的品德与社会课程要求教师通过行为指导、情况辨析等方式方法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成为人格健全的公民 。比如说我在教学《同学之间》一课时,不仅使学生从理论上明确了同学之间该怎样相处,还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和同学相处时,遇到过那些不知该如何处理的情况,请同学们帮助出出主意,帮助解决矛盾 。有两个同学经常吵架,原因就是他们在课桌上画了一条“三八”线,只要有一个同学过了线,两人就吵,办干部也管不了,这一次,经同学们已用本科所学的知识一劝导,问题解决了 。课下真正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同学友好相处 。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范围广泛,仅靠课堂是远远达不到的,只有功过感性的生活体验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因此,善于引导学生去生活中体验,恰到好处的点拨学生的心灵,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创设情景,间接体验儿童的天性是幼稚的、天真的,他们对外界的认识与感知往往是从具体形象开始的 。那些具体的情景、鲜明的图像、亲身经历体验的东西往往在头脑中频繁出现,激活了头脑中潜在的认知能力,从而使儿童获得丰富的知识能力和生活能力 。但联系现实的教学过程看,有些内容和经验是无法或难以让学生亲历、体验的,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的去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 。而且这种情景与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越高 。例如我教学《有了矛盾怎么办》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上可伊始,请一名同学急匆匆地进入教室,慌乱中把一名同学的书本碰下了桌子,这名同学看都没看一眼,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然后请同学们就这件事展开了讨论:说一说,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于是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有的说:“刚进来的同学做得不对,碰下了人家的书,应该给人家捡起来,并给人家说声对不起才对 。”有的说:“是呀,碰下了人家的书,一声也不吭就走了,搁谁身上谁也不愿意,要不是老师在的话,甚至还能打起来呢?”刚才被碰下书的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他不懂礼貌,我自己捡起来,不跟他一般见识 。”说完弯腰捡起了自己的书 。可看上去,也不是那么情愿 。在这种情况下,我引出了今天的课题:同学之间有了矛盾怎么办?这节课学生学得非常投入,他们很快就名明确了同学之间要平等相处,互相关心,产生了矛盾,要及时沟通,相互宽容,教学效果非常好 。生动形象的教育情景的创设触摸到了儿童的心灵,并且能够得到儿童心灵的真诚认可,也会伴随他们的成长,影响他们的一生 。总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课程 。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 。教师作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积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小学品德与社会今天我进步了吗教学反思家长可以从哪些方面培养儿童(小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大家好,我是七岸教育说 。小学生正处于一段品德萌发期,这时候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分善恶,辨是非,最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前些天春节放假回家,八岁的田田跑过来给我认真的背诵三字经,弟子规 。当时我就问她,你知道"父母药,要现尝"是什么意思嘛?她回答说"就是当爸爸妈妈身体不舒服时,作为儿女要先替爸爸妈妈尝药 。"看着她小小的身影,我不禁感到很欣慰 。说这个事情的意思就是,要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小学期间课堂加入思想品德和弟子规、三字经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除此之外,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 。小孩子从小就开始目睹父母的言行举止,不免会从父母身上得到一些启发,换句话说,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并且跟孩子呆的时间也最长,所以得行为自己思想品质将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心理发展 。有一天,我在医院排队挂号,前面一中年男子带着的小孩子死活要拉着爸爸去找厕所,可是男子正在排队,当时他蹲下去不知给孩子说了什么,只见小孩跑到门口的垃圾桶前对着垃圾桶撒尿 。由于小孩当时比较小,我也并没有太在意,只是觉得这样做好像不太合适 。过了一会,小孩穿好裤子回来了,这时清洁工阿姨提着拖把走了过来,刚好看到地上的残局 。这时阿姨嘴里开始犯嘀咕"这谁干的,真没有素质,这可是我打扫了一早上的结果啊……"小孩看到阿姨在说自己,就跑过去很没礼貌得说"怎么了有问题吗?是我爸允许我在这尿尿的,怎么了?"说着还像阿姨吐口水 。阿姨忍不住,也开始教训小孩 。小孩说"你这么脏还不配跟我说话呢,我们家保姆比你干净多了 。"从头到尾,小孩父亲并没有参与,他就站在一旁看着自己的儿子笑,或许他觉得他儿子很有能耐,看着儿子恶语伤人很有成就感,可是偏偏就是这样一位"过于纵容"的父亲,给孩子的成长以及社会进步埋下了隐患 。说这些的意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小孩只是单纯的赤子,作为家长要对孩子特别上心,从正面开导,以身作则,才能培养出一个讨人喜欢,受社会欢迎的孩子 。最后祝您及孩子生活顺心谢谢!rr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行为比抓孩子的学习更重要,即立德树人,德育为先 。那么家长要培养孩子的那些品德行为呢?一、善良、仁义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人之初,性本善,小孩子看到小动物、看到同龄或比自己小的孩子本能的就喜爱,家长要保护孩子的这一天性,正面引导,让孩子对待别人和外物有仁爱之心,有良善之意,这样也会赢得别人的喜爱、友好和善报 。二、公道、正派公正是人安身立命的必备品德,也是做大事的基本条件,这个品质也要从小培养,家长们可以找很多这方面的故事、寓言、童话和历史事件,给孩子阅读、学习,引导孩子做事出于公心,摆脱自私自利,这点也是很重要的 。三、文明、自律从小培养孩子言谈举止的文明礼貌,自省自律,这方面家长错误的家教方式有很多:不少的家长以为小孩子就应该自由发展,快乐就好,因此经常看到小孩在公共场所随意大小便、到处乱跑乱撞、大喊大叫,影响冒犯别人,在墙壁上乱涂乱画,乱摁电梯开关,影响别人使用,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家长不管教反而纵容,孩子长大就成了“渣人”,是不会有出息的 。家长要早早教育孩子,言语行为不能影响打扰伤害到别人,特别是公共场所更要注意,要学会自律,控制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有素质和修养的人 。四、自信、乐观家长要培养孩子自信乐观的品德,要成为阳光的孩子,看问题和事情要从正面去看,遇着困难、挫折要保持乐观心态,树立对自己学习、人生的必胜信念 。乐观自信的人,也能赢得别人对你的信心,这样更容易取得人生的成功 。身教重于言教,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因此家长要修养好自己的品德,首先做一个有高素养的人,才能教育出有优良品德的孩子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