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的症状 细菌性痢疾怎么治疗( 二 )


2、慢性菌痢菌
痢患者可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可能与急性期治疗不当或致病菌种类(福氏菌感染易转为慢性)有关,也可能与全身情况差或胃肠道局部有慢性疾患有关 。主要病理变化为结肠溃疡性病变,溃疡边缘可有息肉形成,溃疡愈合后留有瘢痕,导致肠道狭窄 。分型如下:
(1)慢性隐匿型 患者有菌痢史,但无临床症状,大便病原菌培养阳性,作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黏膜炎症或溃疡等菌痢的表现 。
(2)慢性迁延型 患者有急性菌痢史,长期迁延不愈,腹胀或长期腹泻,黏液脓血便,长期间歇排菌,为重要的传染源 。
(3)慢性型急性发作 患者有急性菌痢史,急性期后症状已不明显,受凉、饮食不当等诱因致使症状再现,但较急性期轻 。
三、细菌性痢疾的检查和诊断
检查
1、血常规
急性菌痢患者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呈轻至中度升高 。慢性患者可有血红蛋白低等贫血的表现 。
2、大便常规
典型者外观为鲜红黏冻状的稀便 。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每高倍镜视野白细胞或脓细胞≥15个)和红细胞,并有巨噬细胞 。
3、细菌培养
粪便培养志贺菌阳性可确诊 。
4、特异性核酸检测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探针杂交法可直接检查病原菌的特异性基因片段,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有助于早期诊断 。
5、免疫学检查
用免疫学方法检测细菌或抗原有助于菌痢的早期诊断,但易出现假阳性 。
6、肠镜检查
急性菌痢患者肠镜检查可见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大量渗出液,有浅表溃疡 。慢性患者肠黏膜呈颗粒状,可见溃疡或息肉,并可取病变部位分泌物作细菌培养 。
7、X线钡餐检查
适用于慢性菌痢患者,可见肠道痉挛、动力改变、袋形消失、肠道狭窄、黏膜增厚或呈阶段状 。
诊断
根据流行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初步作出诊断,病原学检查可确诊 。可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三类 。
疑似病例:疑似病例,具有腹泻,脓血便、或黏液便、或水样便、或稀便,伴有急后重症状,难以确定其他原因腹泻者 。
临床诊断病例:有不洁饮食或与菌痢患者接触史,出现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发热、脓血便等临床症状,粪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15/HPF(400倍),并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 。
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的粪便培养志贺菌属阳性 。
四、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方式
治疗
1、急性菌痢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培养连续两次阴性) 。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食生冷、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
(2)抗菌治疗因志贺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增长,并呈多重耐药性,故应根据当地流行菌株的药敏试验或患者大便培养的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常用的有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阿莫西林、头孢曲松、中药小檗碱,但需要注意喹诺酮类和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性增加 。儿童尽量不采用喹诺酮类药物;有肝病、肾病、磺胺过敏及白细胞减少症者忌用复方磺胺甲恶唑 。
(3)对症治疗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有失水者,无论有无脱水表现,均应口服补液,严重脱水或有呕吐不能由口摄入时,采取静脉补液 。痉挛性腹痛时给予阿托品或进行腹部热敷 。发热者以物理降温为主,高热时可给予退热药 。
2、中毒性菌痢的治疗
本型来势凶猛,应及时针对病情采取综合性措施抢救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