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连吃饭也不香 潮汕话吃饭没


潮汕人连吃饭也不香 潮汕话吃饭没

文章插图
暑热退散,秋风渐起 。每当温度下降,旺盛的食欲便被偷偷唤醒 。
如果能开启一场贴秋膘之旅,老艺术家会毫不犹豫地把首站选在潮汕
好吃的潮汕不只有蔡澜、陈晓卿等美食名家背书,也在频繁出镜的纪录片中让吃货折服 。
哪怕你从未亲身临近,也多少知道在这座美食孤岛之上,有着怎样让人心驰神往的人间绝味 。
潮汕的风味从何而来?
△潮汕风味
揽山抱海的天赐环境,加上勤劳善作的巧手灌溉,潮汕可供饱腹的物产可谓丰饶 。一想到潮汕人的餐桌,谁能经得起诱惑?
毕竟这里不只有燕翅鲍肚参等来自海洋的馈赠撑起场面,也有牛肉丸、卤水鹅等特色菜打响招牌 。
但这都不是关键 。要潮汕本地人来说,最纯正的潮汕味道,反而藏身于主食大菜间,那一碟碟不起眼的蘸酱和杂咸之中
01
一道潮菜一味酱
作为国产美食纪录片的抗鼎之作,《舌尖上的中国》最出圈的台词,莫过于那句“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
这也与潮菜“大味至淡,味淡而真”的追求不谋而合 。
越是高级的料理,越爱强调食材的本味 。但如何让本味不至于乏味,又带来了新的考验 。
在历史学家王仁湘的研究中,最会吃的皇帝周天子“肴馔都是淡味,进膳时要现吃现用不同的酱调味” 。
△大道至简的美食,蘸芥末酱油就够/图虫
“生鱼脍配芥酱,干肉片配蚁卵,野菜羹则配螺肉酱 。”由此可知,懂吃之人是连调味的决定权都要牢牢握手里 。
而潮菜大有形同此类的皇帝吃法 。烹煮时化繁为简,不加过多调味,上桌后借助现成的味碟激发风味 。
早在唐代,被贬潮州刺史的韩愈就领教了潮菜让人眼花缭乱的调味功夫,惊叹之余写下了“调以咸与酸,芼以椒与橙”的诗句 。
时至今日,周旋于潮汕人餐桌之上的调味蘸碟,早已摆脱了古时酱油、青梅和盐的单调组合,也跳出了非咸即辣的平常味道 。酱料可蘸万物,而万物也可做酱 。
△炸豆腐蘸韭菜盐水
小鱼小虾发酵出鱼露和虾酱,花生和芝麻调和成了沙茶,韭菜加盐水,蒜粒入米醋,姜米配陈醋,盐腌糖渍后的青梅金桔闪着蜂蜜一般的光泽 。在潮汕,万物可爱,万酱亦如此 。
和世间所有相遇一样,风味分子的相遇也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曾经风靡网络的香蕉和青枣同食会吃出臭鸡蛋味就是最好的印证 。
当种类繁多的蘸酱遇上五花八门的食材,在经年累月的排错之后,潮汕人琢磨出了一套蘸酱和主菜彼此成就的经典搭配 。
△潮汕名吃,蚝烙配鱼露
一场讲究的潮菜宴,甚至衍生出了“一菜一酱”的吃法 。每道菜都有与之相配的蘸酱,作为陪衬的琳琅蘸碟会先于主菜上席,陆陆续续便能摆满一桌,大有孔子所曰“不得其酱不食”的精致作态 。
而熟知潮菜的食客,也能根据这些色泽香味截然不同的蘸料,偷偷推测即将登场的主角 。
看到糊浆状淡褐色的沙茶酱,可知后厨必烧一锅滚水汆着牛肉丸 。
坐拥花生和芝麻王炸香味的沙茶酱,不仅消解了牛肉的腥膻,绵密的口感更是给肌理鲜明的牛肉纤维蒙上了一层柔光滤镜,吃到嘴里粗糙全无,只剩鲜甜爽滑 。
△潮汕酱料的c位,沙茶酱
而颗粒分明、色泽金黄的普宁豆酱一出场,紧随其后的必然是一篓鱼饭 。鲜嫩多汁的鱼肉在咸甜适中的豆酱中滚上一圈,便实现了从无味到绝味的蜕变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